當然了,如果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統統不能自行調節的話……

那麼在不發動戰爭的前提下,王迪還能動用他的帝王權利,來強行干涉大明經濟的執行方式。

只不過,這終究只是不得不為之的下下策。

畢竟,這種事要是做得多了,在王迪看來,怕是有點敗人品,容易損害朝廷之於民眾的公信力。

所以說,基於改變現有消費與娛樂方式的王迪,才有了縮減夜禁時間的想法。

先以京師為試點,慢慢縮減夜禁時間,總結出最為有效可行的夜生活模式,而後複製到東部沿海一帶,最先富裕起來的那些港口城市。

如果有可能的話,王迪不介意取消個別城市的全面夜禁。

當然了,那是根據新政實施效果才有的後續變動,現在嘛,還不著急,省得步子邁大了,扯到蛋!

“皇上憂軍撫軍,實屬仁厚之政!”

“此舉,必令我大明聖朝福祉綿延!”

“臣等得見皇上新政,此生無憾也!”

“只是皇上您這旨意當中…擇優挑選五萬精兵,是何緣故?”

實施新政,大夥兒都得利的事情,那倒沒啥問題。

但皇帝要想借此機會再興兵打仗,那就得好好說道說道了。

御駕親征期間,皇帝說過些什麼話,想要表達的是個什麼意思,早就有人將其一字不差地傳到三楊閣老的耳朵裡。

他仨可沒忘記,年輕的皇帝,起初的時候,可是抱著想要征服四方蠻夷番邦小國的好戰心態呢。

現如今,就算不考慮實施新政可能會帶來的些許問題……

這剛剛取得大勝班師回朝,龍椅上的屁股都還沒做熱乎呢,如若再興兵打仗…皇帝這麼任性妄為瞎胡鬧,不進諫阻止的話,那他們三位,豈不是白當了這麼多年的閣老?

不過嘛,這三人,在對視一眼過後,特別懷疑能想出那些強國之策的皇帝,豈會考慮不到大動兵戈可能帶來的後果?

“《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尚書·周書·周官》當中也記載了,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

“歷朝歷代,四方蠻夷亡我華夏之心,不曾有過斷絕。”

“戰事一開…想要取勝的話,那麼在戰場上,就得時刻處於支配敵人,而不是被敵人支配的狀態。”

“謀略與膽識,這是一方面。朕重新恢復武勳考選大典選取良將,便是為了此事。”

“但光有將領的謀略膽識,沒有配套的精兵猛卒,那也是白搭。畢竟打仗嘛,終歸靠的還是人。”

“然而,這麼多年以來,不說邊境衛所的軍風軍紀已經敗壞到何種地步,單單是京師之地的三大營,其內部軍備亦有所鬆弛!”

“這一點,朕已是知曉……”

還不待皇帝話講完,正襟端坐的三楊閣老,看著皇帝一臉的淡淡笑意,出溜一下子,便跪倒在地,連連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