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乾清宮內,端坐於此的三楊閣老,面面相覷了好一會兒過後,他們當真是特別佩服眼前這位年輕皇帝做事的乾脆利索勁。

遠洋通商的利潤到底有多大,對於歷經五朝的他們三位而言,他們又怎會不知!

皇帝以‘名’與‘利’誘惑文武百官的套路,在他們看來,很簡單,很粗暴,但也很有效。

是啊!

在這年頭,只要錢給到位了,別說底層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窮苦百姓,除了極個別視金錢為糞土的清高之輩,又有啥是擺不平的呢?

“陛下之遠見卓識,老臣望塵莫及!”

“我聖朝有了陛下這等明君,奮六世之餘烈,當為萬世不易之帝國!”

皇帝的新政,三楊閣老都是直接受益者。

別說他們現在已經老了、心思淡了、不想與年輕的皇帝再起太多的爭執,就算是在他們年富力強的時候,以他們三位的政治頭腦,也不會做出螳臂當車之舉。

“楊閣老,這是朕的調兵旨意,你暫且收好。”

揮揮手,得了信的小李子,將手中聖旨交予到兵部尚書楊士奇手中。

“朕的新政,想必諸位早已聽說過了……”

“新政實施之際,為了京師之地的安穩,也為了完成先前朕許下的承諾,調三大營傷殘不算嚴重的、還有年事已高…暫定為四十歲以上計程車兵,入五城兵馬司,負責京城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及囚犯、火禁之事。”

“和他們講明白了,這個位置,是撫卹照顧他們的,但並不完全是給他們用來養老的。”

“限期…五日吧,調動結束以後,五城兵馬司,每日十二個時辰,劃出三班,每一班執勤巡視四個時辰,輪流倒換。”

“若是治安管理得還行,最多不超過半年,將夜禁時間延長至子時正點。”

新政實施,再加上取締民辦煤窯、設定巡林戶這一系列的事情,雖說都是利國利民利了不少人的好政策,但該有所防備的,還是得防備一下,尤其是京師之地!

也正好藉此機會,完成御駕親征時,自己給那些大頭兵許下的撫卹承諾。

況且,依王迪之見,新政落實下去最多不超過兩年的時間,必定會有大量的財富,從外部流入到大明朝內部。

財富增加的同時,如果消費渠道及其方式不與時俱進改變一下的話,那麼大明經濟這灘死水,還是未曾徹底活泛起來。

王迪最希望看到的,是千千萬萬的子民在賺取大量銀錢的同時,還得把手中的富裕銀錢,儘可能地花出去,將大明經濟這灘死水,徹底啟用起來,形成滾雪球之勢。

如若一個個都是賊摳賊摳只進不出的話,那特麼進口流入到大明朝的海量貨物,這不就砸到自己手裡了嘛!

以前這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永樂年間,鄭和幾次下西洋帶回國內的大量蘇木和胡椒,本來是堪比黃金的貴重奢侈頑意……

結果到了最後,待這些本是等價於黃金的好東西多到沒地用的時候,永樂大帝只能眼中含淚,將其摺合現鈔,衝抵為官員的俸祿。

這種費力不討好,又有點損人不利已的事,王迪可不想再次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大量湧入的真金白銀與豐富物產……

一旦它們二者之間,不能形成較為平衡的供需關係時,那麼由此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就算王迪對經濟學知之甚少,他都明白這裡頭的事,定是震動朝野影響民生的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