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現如今的順天府內,人口…朕若是沒有記錯的話,應當是在十四萬戶也就是七十萬人左右吧。再加上三大營的軍戶,人口總數量,幾近百萬之巨!”

“我記得戶部尚書王佐曾上奏疏言及到,京師之地,戶口日繁,待食者眾,已無餘財給之,亦無餘地處之!”

“且不說燒炭鍊鋼需求量巨大,單單是以京師這些人口數量,西山再大,林木資源再豐饒呢……”

“三楊閣老,爾等以為,那些生長緩慢的林木資源,是否能支撐得了數量如此之巨的京師百姓,使用百年以上的時間?”

“仔細想想,一戶人家,燒光一棵十年生的樹木,均攤下來,怕是不過月餘時間而已吧。”

“三楊閣老,爾等再猜猜,現如今還是千里如畫的山水美景,如若幾十年以內放任不管的話……”

“待到西山大面積禿了以後,除了一堆無用的泥石與只能看不能動的煤炭擺在那,曾經的富饒之地,吾等還能給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麼?”

“煤炭,此物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更加優秀持久!”

“無論現在是否大規模鑿山採石,待到幾十年以後無木可砍、無薪可用之際……”

“那麼稱得上是苦寒之地的京師,其內部高達百萬數量之巨的黎民百姓,難道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陷入寒冷與飢餓的困境當中嗎?”

“一日無薪糧,煙火即絕!”

“連溫飽一事都解決不了的話,如若到了那個時候還要繼續執行嚴禁鑿山採石的政令,那麼大規模的民變,誰人可以阻止得了?又拿什麼去阻止?”

“如此重要…乃至涉及到國本穩固的民生大事,豈可因為眼前的種種顧慮,為避物議而畏首畏尾,不敢有所改變!”

“煤窯,必須要建!”

“取締現有西山境內的全部民辦煤窯,將其納入官辦掌控範圍之內。”

“待到煤炭足夠支援京師之地所有百姓日常生活使用時,朕會下旨,嚴禁任何人於京師周邊所有山區內,進行樵採伐木一事。”

如果西山地區良田眾多,王迪倒也不介意毀林造田,有計劃性地進行墾荒種糧活動。

問題是,彎彎繞繞的山區溝壑間,啥資源都挺多的,唯獨可以用來耕種的良田,很是稀少!

如果西山地區沒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王迪肯定也不會為了保護環境或是為了所謂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問題,而阻止人們砍伐林木資源。

但是,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溝壑縱橫缺少良田的西山區域,有著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

雖然具體儲量有多少,王迪不怎麼清楚。

但是,他記得在一則新聞上,曾經看到首鋼集團遺址便緊鄰西山區域。

能供給如此之大的鍊鋼集團,王迪估麼著,西山內的煤炭儲量,其豐富程度,絕對要遠超自己的想象。

若僅僅只是因為害怕傷及到大明龍脈,或是擔心可有可無的民變,而將其閒置於一旁不加以利用……

在王迪看來,這種本末倒置的舉動,才是最愚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