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呃,心裡有點慌(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帳內,靜悄悄的。
徐有貞將手中茶杯遞與眉清目秀的內監,而後恭恭敬敬地道了一聲謝。
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是打好草稿的他,當即正色答覆道:“回稟陛下,微臣以為,黃淮水患,若是以人治河,實為下策!”
“年年修,歲歲防,莫說是大水澇了,就是遇到了中等水澇…堤防毀壞、洪水決溢氾濫,一點也不稀奇為過。”
沒在乎旁人是何種表情,注意到皇帝對自己所言變得愈發感興趣時,徐有貞的心裡,總算是長舒了一口氣,也更加堅定了他準備要講的治水措施。
“哦?那你與朕說說,你的治水良策又是什麼?”
從徐有貞說話的語氣當中,王迪能聽出此人對於治理黃河事宜,已是有了莫大的信心。
如果此人講得足夠好,班師回朝準備妥當以後,他準備當即就令其外出公幹。
先治黃淮,再搞長江,只要徐有貞能將治水事宜辦得妥妥帖帖,王迪不介意封給此人一個定水伯的爵號,也讓他加入到大明朝的權貴遊戲當中來。
“回稟陛下,微臣的上策,是以河治河!”
“夫河性急!微臣欲借其性而役其力…待到工程完畢之際,河道深淺排程,皆在陛下一念之間!”
“只是…微臣治理河渠,不願邀取近功!微臣著眼的,皆是為了聖朝的長遠利益所在!”
“短時間內,以微臣之法實施的治水效果,可能不大明顯。而且…微臣治水之法,工程量大週期長,需要充足的人力與物力。”
“不過微臣可以保證,只要按照微臣的治水之法,大水澇不敢說…但像去年的中等水澇,只要年年維護得當,黃淮水患,將不再是困擾我聖朝的難題,反倒會滋養出無數良田!”
“從長遠來看,微臣治水之法,絕對是福澤綿延後人之法!”
徐有貞話語落罷,王迪馬上回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則關於小浪底衝沙的影片。
此人之言,不正是藉助自然偉力來達到治水目的嘛。
只不過,他覺得僅憑大明朝目前現有的實力,想要弄出個類似於小浪底水利樞紐的大壩,其難度,恐怕是難如登天吧。
至於徐有貞口中提及的人力與物力,王迪倒怎麼不關心。在他這,錢能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
“和朕說說你的具體操作辦法,不用考慮銀錢與人力問題,往大了說就行。”
但凡徐有貞敢說,且說得有道理,王迪就敢將其治水之法徹底落實下去。
有海量銀錢的支援,絕對能保證自己不會步了楊廣的後塵。
一旦治水工程全面竣工,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以福澤天下萬民的偉績豐功,說實在的,王迪很是眼饞。
他都能想到,千百年以後,歷史課本中或是某處的地標廣場上,他那栩栩如生金燦燦的銅像,將為後世人膜拜敬仰。
“回稟陛下,待微臣實地勘察過後,會擇最佳之地修築滾水壩、減水閘,收緊河道,利用水的衝力,衝擊河床底部泥沙,從而達到清淤防洪之效。”
“簡單一句話,那便是…如欲深北,則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則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則南北堤兩束之,以急水衝中間焉,而中自深!”
“如要淤灘固堤,則將此法反而用之…即可!”
簡單清晰且明瞭的話語說完,在場諸位,就算於治水事宜一竅不通的人,他們都能明白徐有貞所言是何意思。
如果放到以前,也就是放到一個多月以前,或許就連於謙都得上奏進諫,此束水衝沙法好歸好,但工程量太大週期太長,如此勞民傷財,恐有動搖國本之嫌。
現在嘛,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