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皇帝,你可安分點吧(第1/2頁)
章節報錯
豔陽高照,天藍如洗。
一路走來,聽著臣子們不怎麼合自己心意的答覆,王迪便將大部分的心思,放到了宣府城內的美景上面。
越是觀賞得多,在他的心中,是越發起了在此修建避暑山莊的念頭。
昨日抵達宣府,由於時間已經不早,再加上諸多涉及到祭祀性質的禮節事宜,他還真未過多留意宣府內城具體是個啥模樣的。
今天這麼一逛,當真是讓他大開眼界。
如詩如畫的煙雨江南,不管是旅遊還是公幹,王迪後世曾經去過不止一次。
讓他沒想的就是,現如今的宣府,這座位於京師以北四百里地的北方重鎮,其內城河流水系之豐富,簡直一點都不亞於江河湖泊星羅棋佈的江南水鄉。
河岸邊,栽種著密密的楊柳。風兒一吹,柔條搖曳,十足地道的江南水鄉味。
王迪敢打賭,如果把江南人士蒙著眼帶到此處,僅看內城的小橋流水之景,恐怕會有不少人以為…繞了個大圈後,這還是在自己的家鄉。
況且,區別於煙雨江南的輕柔,近乎四面環山的宣府,又多了一份雄偉恢宏的氣勢。
城內,楊柳依依,河水潺潺,桂棟連連,鱗次櫛比。城外,森林蔥鬱,水系發達,百鳥歡歌,山環水抱。
此等絕美之地,王迪都不清楚,為何後世就沒了音訊蹤影?
“這河有多深?”
踱步立於橋邊,在不少臣子慌慌張張發出來的“陛下小心”的提醒下,王迪指著眼前這條深不見底的河流問道。
“陛下,此河道三丈寬,約有五丈餘深。”
回覆之人,是宣府巡撫羅亨信。此人,現年已是七十有三,僅比英國公張輔小了兩歲而已。
不過從他的精氣神上來看,說一句老當益壯,一點都不為過。
“宣府,真是個好地方啊!文有羅愛卿,武有楊門虎將…朕看得出,你與楊洪二人,把這宣府治理得很好!”
點了點宣府巡撫羅亨信和鎮朔將軍楊洪這二位,王迪是由衷地誇讚他們。
只不過,略微令他惋惜的則是,這兩位造福一方水土的能臣,都已是雙鬢斑白的老人了。
一位七十三,廣州府東莞縣人;一位六十九,廬州府合肥人。
他倆精氣神再棒呢,恐怕也是幹不了幾年,就要提出致仕準備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老臣所行之舉,皆賴陛下之功。”
“末將一門承蒙陛下信任,豈敢不盡心報效朝廷。”
雖說皇帝沒有提及關於任何封賞的話語,但僅憑皇帝的這句話,羅亨信與楊洪還是感恩戴德。
況且,聽到皇帝誇讚自己楊氏一族,相當有自知之明的楊洪,還真怕皇帝再賞賜點什麼給自己。
哪怕是虛職空銜他都不敢再要了。
畢竟,現如今他佩鎮朔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宣府。外面的寇虜,因畏懼其領兵作戰之威,都稱呼他為“楊王”!
更為重要的是,他楊氏一族的子侄皆在軍中身居要職手握重兵,此等烈火烹油態勢,怎能不讓他心生惶恐。
這要再來點賞賜,在楊洪這位老將看來,那可不是家門榮耀了,反倒會成為楊氏一族的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