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丈土地,核查戶數,開海通商,變更賦稅與俸祿……”

行宮書房內,嘴裡嘀嘀咕咕的于謙,握著一壺小酒,呆呆了許久時間。

不得不說,眼前這位親政沒多久的年輕皇帝,在拉一批打一批的朝堂政治上,在他看來,運用的…簡直就是爐火純青啊!

別的不說,只要能將官員俸祿翻上一倍的政令徹底落實下去,此舉絕對可以大大沖抵田租帶來的負面收益影響。

這樣一來,大明朝的千萬自耕農,是百分百站在皇帝這邊的。

底層不入流計程車子,和諸多位卑的官員,對於皇帝這項愛民仁政,應該也是心服首肯,交口讚譽。

甚至是說,依他所見,除了極少部分擁有大批良田的人以外,恐怕多數人,還巴不得皇帝早早實施這個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呢。

“核查戶數、清丈土地過後,朕欲以十年為期限…凡是在這期間的生人,無需承擔任何徭役賦稅,不過各戶仍需遵守主動登記。十年過後,重新精確核查一次,而後再按新統計出來的戶數徵收徭役賦稅。”

“于謙,你說此政一旦徹底落實下去,三十年以後,我大明朝的人口能否翻上兩倍?”

能不能翻上兩倍,對此,王迪心裡沒準。

但他估摸著,只要嚴格貫徹這些政策,十年過後,人口從現在的六千萬漲至破億階段,應該不是個大問題。

最主要的是,一旦開海全面通商,讓大明朝多數子民認識到海外物資是有多麼豐饒以後,沒準過個三五年的時間,即便他這位皇帝不主動說,下面都有眼紅之輩拱火要鬧事。

而達成這些,僅需付出一些銀錢即可。

在王迪眼中,錢財能解決的問題,向來不是問題。

只要安穩渡過個十年八載的,待到人心安定,四海昇平以後,就像動小手術那樣,可以將纏繞在大明帝國這位巨人身上的其它頑疾,一一祛除掉。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不過是三十來歲正值而立之年罷了。

坐擁中原,統御四海,一言可決萬人生死,那種小日子,豈不快活美哉!

“回稟陛下,臣…猜不準。不過臣能斷定,二十年過後,我聖朝人口翻上一倍,應該是綽綽有餘。”

有多少地,繳多少稅。

閒下來的功夫,乾點零活弄點外找,一天忙活完,到了晚上弄個小菜喝壺小酒,然後摟著婆娘往被窩裡一鑽……

腦海裡浮現出一幕幕畫面過後,于謙當即又覺得,在政通人和的局面下,皇帝和自己的猜測,恐怕都不準確。

“那…陛下,您今晚找臣來的目的是?”

定下心思來,于謙始終不曾忘記,皇帝今晚為何找他談話。

他的直覺告訴他,皇帝今晚找他促膝長談,絕不僅是為了這些事。

如果只談這些利國利民的事情,內閣曹鼐和戶部尚書王佐,應該比他更為合適。

“此次御駕親征,也先腦子沒壞掉的話,應該就到此為止了。”

“于謙,此次能有奄遏下水大捷,頭功非你莫屬……”

還不待王迪說完,于謙心裡一慌,面不改色連忙答覆道:“奄遏下水大捷,全賴陛下之功,微臣不敢……”

“無需多言,朕用你之前就說過,朕不會做,也不屑於去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

“是不是你的功勞,朕這心裡,還是有數的。關於如何賞賜你,朕覺得…京城朝堂那邊,現如今內閣六部恐怕已經吵作一團了……”

抬手示意于謙不要插話,夾起沾滿芝麻醬的黃瓜塞到嘴裡後,王迪繼續言語道:

“御駕親征結束之際,你身上的三軍總督便不復存在。朕記得,你現在還是一個小小的正六品兵部主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