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文人歷來多噴子,越是有文化的,噴人越兇。這一點,在坐的武勳也包括王迪,基本還是知曉的。

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就是,有人竟拿自己和暴君楊廣作比較!

若不是今日這慶功晚宴不是鴻門宴,若不是自己脾氣夠好的話,王迪還真想弄死剛剛那個瞎逼逼的名喚包良佐的吏科給事中。

再說了,楊廣又怎麼了?

依王迪所見,從長遠角度來思考問題的話,這個揹負了諸多罵名的暴君,其一生是非功過,可以總結為: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沒有楊廣那種魄力,等閒君主,誰敢大肆勞民傷財,開挖連通南北、貫穿黃河與長江的京杭大運河。

沒了楊廣這種急功近利般的操作,這條國家大動脈,往後能不能修通,需要多久才能修通,絕對是個未知數。

沒了京杭大運河,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恐怕就沒有後世那般為人津津樂道了。

所以呢,對於楊廣的所作所為,王迪只能說……

操之過急,外加時運不濟罷了。

不過那是隋煬帝楊廣,他所做的一切,追根究底的話,是觸犯了關隴貴族集團的根本利益。

否則死點屁民,還不至於搞得國破人亡。

現在不一樣了,朱家的大明朝,連各地藩王都是皇室養的豬,哪特麼還有可以威脅皇室的豪門集團。

只要不觸及所有自耕農的利益,一切都好說。

當然了,王迪剛剛所講之言,也不是他真正的想法。

至少,目前不是。

除了征討東瀛島國,周邊那些番邦小國,二三十年內,他還真沒想拿他們怎麼樣。

之所以蹦出那些話來,還是為了待到班師回朝之後,給自己真正想要圖謀的一些事,提前做一些鋪墊。

說白了,王迪剛剛那些話,就是在釣魚。

他知道,為了斷絕自己的想法,這些文臣定會拿出‘以蒼生為重,休養生息’之類的言論。

而他想要的,正是這些言論。

畢竟此次御駕親征,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是打了勝仗。

有了此番戰功加身,朝堂上的文臣,可以在勞師興兵大動干戈這一事上勸諫一次,也可以勸諫兩次……

但為了照顧自己這位皇帝的面子,他們肯定不能次次勸諫次次駁回自己的提議。

更何況,自己將來圖謀的事情,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又不是像方才所講的那種興兵征伐之舉。

即便有悖祖制,即便有觸犯鄉紳士子的部門利益,王迪就不信了,這幫文人,不讓自己打仗,還能不讓自己改善民生?

他倒要看看,朝堂上下,這些滿口仁義道德以蒼生為重的文臣們,是真的一心為公呢,還是打著一心為公的口號,行沽名釣譽之舉,在為自己和身後的家族謀私利呢?

“好了,此事回朝再議,今晚是慶功宴,不談國事了。”

一言令下,看熱鬧的武勳們,心裡樂開了花。

至於文臣們嘛,他們心中已經做好了準備,明日在第一時間內,便將此訊息送回順天府。

只要皇帝還敢就此事商議,到了那時,定要做好萬全準備,由內閣大臣牽頭上疏,集眾人之力,徹底絕了皇帝這般荒唐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