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君臣夜話(4)(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待皇帝說完,腦子相當活泛的于謙,聽到這麼個訊息以後,已經猜到皇帝想要幹啥了。
他是真沒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皇帝,膽子是真夠肥的,竟然想拿自己當誘餌引瓦剌部前來圍攻。
...
被稱作“玉關天塹”的八達嶺長城,自古就有‘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這麼一說。
“路從此分,四通八達”,這便是八達嶺名稱的由來。
位於兩峰夾峙下的八達嶺,地勢極為險要,想要攻下此地,單憑騎兵的話,來的人再多,肯定也是辦不到的。
只不過,如若說皇帝駐蹕於此地被瓦剌太師也先獲知的話,但凡他不傻,定會派出瓦剌騎兵實施圍點打援。
要知道,八達嶺之外,向北向東向西,可謂是一片坦途曠野,相當有利於來如風的騎兵。
一旦被敵人知曉大明朝的皇帝就駐蹕在這裡,那瞧好吧,八達嶺這處險要之地,恐是再無寧日。
雖說身處險要之地內部,在錦衣衛的保護下,皇帝可保自身平安無事……
然,試問如果大明朝的皇帝被寇虜圍攻在此,那又有幾人可以做到真正的無動於衷視若無睹呢?
即便皇帝提前發下聖旨不準將士們私下調兵遣將前來救援,若果真聽了皇帝的話,待到班師回朝之際,又有幾人能在滿朝文武大臣的參奏下,保住自己那條小命?
拿皇帝的性命安危來做誘餌,皇帝年輕不懂事,下面的人還能不懂事?
一旦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舉動,和造反又有何區別?
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瓦剌太師也先怎會不知道呢?
可以說,只要不經意間將皇帝駐蹕於八達嶺的真實訊息透露給郭敬,那佈局一事便算搞定了。
“于謙,八達嶺關隘,深壁固壘,兵強馬壯,瓦剌部若是僅憑區區幾萬騎兵就想拿下此地,未免也太過荒唐了。”
“況且,八達嶺長城身後二十里地,便是居庸關城了。試問這天下,有誰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攻破這兩處堅城?”
在利益最大化這種念頭的驅動下,王迪當然知曉于謙在擔心什麼,但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在這冷兵器對戰為主的年代,他還真不信沒有紅衣大炮的寇虜,能攻陷被稱之為“天險”的八達嶺長城。
說實話,他是準備到了八達嶺就不走了,立起龍纛就以自身為誘餌,佈下陽謀吸引瓦剌騎兵圍攻此處。
要知道,這年頭大明朝的騎兵可是不比寇虜騎兵要差到哪去。
只要下面的人能沉得住氣聽從指揮,坑敵人一把大的,應該還是可以辦到的。
早一點奠定優勢,便能早一點打完這場戰爭。仗打完了,也好早一點撤攤子,早一點回家娶媳婦啊。
名正言順能娶好多媳婦的機會,要說王迪不動心,那怎麼可能!
“陛下,您太過心急了!”
“微臣心裡明白,您想盡快取勝的心情。微臣心裡也清楚,您駐蹕於八達嶺應該可保自身安全萬無一失。”
“然,還請陛下不要忽略了下面臣子的顧慮。縱使您頒下聖旨,也無法徹底打消將士們的擔憂,嚴重一點,甚至會引起底層將士們的互相猜忌。”
“微臣之所以將您安排在居庸關,所圖之事,便是讓前線的將士們心無所顧打好這場戰爭。”
“所以…微臣還忘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