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君臣夜話(2)(第2/2頁)
章節報錯
封建土地制度不改皇室依舊存在的話,王迪知道土地兼併這一問題是無法從根源上徹底改變的。
況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身為大明朝最大的地主,他也沒想去改變這一點。
至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還是像先前那樣,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大明朝以外的地方。
土地是死的,這沒錯,但人可是活的啊。
發動戰爭擴張版圖的同時,還能送一茬茬的人去赴死,兩兩結合之下,必定能大大延緩帝國衰亡的命運。
況且,就算不用軍事強硬手段,大明朝內部的諸多良田,王迪都有不少的信心可以將其慢慢收回,徹徹底底轉化為國有資產。
只不過,他怕自己活不到那一天,也擔心自己死後,這政策就人走茶涼,沒人再去執行了。
所以說,依他現在所想,對外還是以發動戰爭為主。
只要威望加身,手下有一批精兵猛將,到了那個時候,對內的一切政策,王迪就不信誰敢說個不字!
“那關於土地兼併一事,于謙你心中可有治本的良策?”夾起一塊又嫩又脆的黃瓜後,王迪漫不經心問道。
“治本之法,臣確實不曾想到……”聽聞皇帝詢問此事,沉默許久過後,于謙搖了搖頭道。
“朕猜你也想不到可以根治土地兼併的根本之法,因為朕也不曾想到。正因如此,才有了此次北狩寇虜一事。”
注意到于謙雙眼中那副壓根不相信的神色後,王迪淡淡一笑繼續說道:
“先前呢,朕確實有為國舅出口氣的打算。不過自打朕出了紫禁城身處在這五十萬大軍的保護當中,朕想到了很多,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于謙,你可知曉,從蠻元的至元期間起,中原大地上,各類天災是愈發頻繁。”
“透過史書上的各種文字記載,朕發現這種天象…竟與東漢末年還有唐末五代期間的天象極為相似。”
“由此,朕琢磨出一個道理,那就是這輪迴不休的老天爺…每逢寒冬來臨之際,不光是變得愈發寒冷了,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豎起食指指了指天上以後,王迪咧嘴一笑問道:“于謙,朕知你博學多才,那你能否說出寒冬時節變得更冷更長的話,對朝廷還有大明朝的千萬子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這……乾旱缺水,蝗災頻繁?”
於文政軍武一途,于謙肯定是個中好手。但在地理天象這一方面,這可不是他擅長的領域。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就是,結合皇帝的話語以及多年以來的基層經驗,自己給出的猜測答案,竟然還真蒙對了。
“你說的不錯,而且還不僅僅只是如此簡單!”
“天變冷了,你能想象的天災,肯定是愈發頻繁且嚴重。”
“放到北地草原一帶,依朕所見,他們的草場會漸漸退化。這種事情一旦發生的話,無需朕多言,于謙你應該能想到是何等嚴重的後果吧。”
聽聞皇帝口中提及到的草場退化一詞,再結合東漢末年還有唐末五代期間的歷史,于謙當即就從微醺狀態下驚醒了過來。
草場不退化的前提下,歷朝歷代以來,北方這些不事生產的遊牧民族都會年年男下寇邊,掠奪中原大地漢人王朝的人力物資……
如若真是按照皇帝所言的那樣,這還得了!
“看你的臉色,朕估計你也想到了其後果有多嚴重了吧!”
“正所謂只有千日做賊,可沒有千日防賊一說……”
“為了後世我千千萬萬的大明子孫著想,即便沒有國舅一事,朕也會出兵征討寇虜,安定大明邊疆。”
“縱使不能徹底剿滅這些賊寇,也得將其驅趕至北漠以北的更深地帶,讓他們在百年之內,連望一眼大明邊境的勇氣都沒有!”
“那麼于謙,朕欲封你為三軍總督,統領五十萬大軍。你是否願意為朕,也為這天下蒼生掃除邊患之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