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臣夜話(1)(第2/2頁)
章節報錯
“北方邊境兵備廢弛,達官權貴的佔奪欺隱盜賣田地嚴重,還有私役軍士的問題也是比比皆是!”
“此次隨軍出征的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遂安伯陳壎這些仗著祖蔭掌管五府事務,頂著侯、伯、都督光環的武勳,可以說,他們是毫無任何軍事素質可言,甚至連半點實戰經驗都沒有!”
“這些人偷懶不奉詔令習騎射,喜好賭博,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陛下此戰萬萬不可輕用他們。”
“另,山東江浙一帶倭寇問題日益嚴重,華南交趾黎利開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蠢蠢欲動時有民變,再加上年年有各種天災降禍……”
“如若陛下不好好整治一番,大明就此危矣!”
聽聞于謙這痛心疾首的一番陳述過後,聯想頗為豐富的王迪,都有種大明即將滅亡的感覺。
“于謙,照你這麼說,三楊閣老有粉飾太平的嫌疑了?”
“沒錯,陛下!大明立國以來的餘緒還沒有耗盡,如若沒有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僚,即便什麼也不做,光靠吃祖宗的老本也不會比現在差到哪去。”
說完這有點大逆不道的言論後,于謙的心中都有了被責罰的心理準備。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就是,年輕皇帝竟罕見的沒有動怒。
“那麼于謙在你看來,一個王朝最終又是如何覆滅的?”
在這一點上,王迪是有著自己的想法。
正因這樣,他想想看看于謙的言論能否對得上自己的想法。
“昏君無能,奸佞當道,民不聊生,國朝必亡矣!”
就算沒有注意到皇帝的脾氣一反常態變得特別平和,清奇耿直的于謙,也定會給出這樣的答案。
撒謊,或是言語委婉一點,在他這裡,是不存在的。
不過讓他又沒想到的就是,皇帝竟然駁斥了他的觀點。
“不對!于謙你這答案,在朕看來頂多算是對了一半……”
“一國之君,聖明昏庸與否,依朕所見,如果根本性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君王所行之事,無非是延緩或是加速王朝滅亡的滾滾車輪罷了。”
“于謙,我大明朝是如何起家的,你不會不明白吧?簡單來說,是朱家太祖高皇帝帶著一群無飯可吃的泥腿子推翻了蠻元嘛,是不是這個道理?”
國家滅不滅亡,在王迪看來,和昏君還有奸佞的關係還真不算太大。
只要底層人民有得吃有得穿,上面大人物的是是非非,在他們的生活當中,頂多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沒錯,太祖高皇帝起於草澤,除暴亂,戡定群雄平天下,其才不可謂不雄!當屬千古聖君也!”
太宗文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于謙還是能挑出點毛病敢於頂撞的。
但是要評價起太祖高皇帝洪武大帝,于謙說不出半個不是來。
“朕幼時頑劣,五經不精,六藝不通,不過僅從有限的幾本史書當中,朕還是總結出一個道理,那便是……無論哪一朝哪一代,但凡滿足了最底層人民有飯吃這樣一個條件,在朕看來,恐怕是沒有太多人會去豎旗造反吧。”
“那如何滿足他們吃飯的條件呢,不就是讓他們有地可種嗎?所以說,朕之所見,一個王朝的存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出在土地這一根本點上。”
“于謙,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