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君臣夜話(1)(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已漸深,皎白月色下,星光璀璨。
隨皇帝返回皇帳後,一路唸叨著“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于謙,此時此刻他的心情,可謂是起伏不定五味雜陳。
聽再多,也不如自己親眼所見。
他是怎麼也沒想到,這位出征前在他眼中還是稚嫩無知寵信宦官的年輕皇帝,竟能放下九五至尊的架子,與最底層計程車兵坐在一起吃飯聊天。
尤其是整個過程,還讓人看不出一丁點的居高臨下的態度。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就是,從皇帝口中講出來的那些話語,不但將此次北狩擺在了道義制高點上,還在眾將士最為關心的身後事這一問題上,當面做出了自己的承諾。
對於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大頭兵而言,皇帝的金口御言便是最好的保證,有誰能不放心呢?
甚至是說,皇帝還要為普通的武人建立忠魂殿這種祭祀英靈配享大明國運的聖地……
這種飽含名譽可以榮耀後人乃至整個家族的事情,別說是那些武人了,于謙聽到以後,心中都不由自主地迸發出一股子熱血勁頭。
好在是他書讀得多,相比那些徹夜難眠的將士們,他心中激盪的情緒,很快便平復了下來。
不過呢,皇帝身上發生的這些有點令人匪夷所思的變化,對於上敬天地下愛黎庶不畏鬼神之道的于謙來說,他只能是在自己的心中,給出魚入大海龍出昇天這種比較牽強的理由。
然而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讓于謙心裡有點駭然的是,根據皇帝所講的言語,他已是知曉這位年輕的正統皇帝,怕不是另一個好戰的永樂大帝啊!
考慮至此,為了天下蒼生著想的于謙,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著,該如何早點打消皇帝好戰的念頭。
“于謙,朕聽聞你博覽史書,那朕倒要問問你,你從這浩如煙海的史書當中,可是總結出了什麼精髓所在?”
王迪問出的話,是他仿照《大名風華》劇中漢王朱高煦的話語。
他很想看看,第二次被問了這個問題以後的于謙,能給出怎樣的回答。
“這……”
本想諫言的于謙,沒想到皇帝竟然先發制人,問出來一個這樣的問題。
更他吃驚的是,正統皇帝的問話,竟與以前漢王朱高煦問的話語有著同樣的意思。
如果沒有漢王的先例,他肯定會像曾經那樣給出“包羅永珍”這樣的回答。
然而現在嘛,向來不會也不屑於撒謊的他,心中卻是一萬個不情願說出“爭當皇帝”這麼一個血淋淋的現實答案。
“怎麼,博古通今滿腹經綸的于謙,不會連這都不知道吧?還是說,你心中已是知曉,是不想回答朕的問題呢還是說難以啟齒?”
看著髒兮兮還一臉耿直模樣不願直言的于謙,搖了搖頭的王迪,也懶得為難他了,淡然一笑隨即說道:
“永樂大典經史子集,翻開所有的史書,裡面講的是什麼事,其實用一句話便概括出來,那便是成王敗寇。”
“朕猜測,于謙你應該是知道這個答案的。只不過,這與你心中的仁義道德、禮義廉恥很不沾邊,所以才不想回答朕的問題,是也不是?”
“既然這個問題你不想回答,那你給朕說說現如今我大明朝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吧。”
相比滿朝文武的歌功頌德,王迪很想聽聽眼前這個剛正孤高的于謙,能給出何等驚世駭人的言論。
“陛下,自仁宣二宗起,我朝休養生息,國力漸漲,但絕對不像三楊閣老還有滿朝文武大臣說得那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