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已下,剩下的,便是多數人按照旨意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營帳內,目前除了皇帝以外,留在這裡的,只有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內閣曹鼐、戶部尚書王佐、兵部侍郎鄺埜、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以及御前護衛將軍樊忠這八人未曾離去。

擾亂朝綱的大太監王振,出乎多數人意料的,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便被皇帝治罪押解回刑部大牢……

要扳到皇帝近臣的這種事情,對於朝中諸位大臣而言可謂是千難萬難。

但對王迪這個皇帝來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已。

身為九五至尊,若是連皇家養的一條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家奴都處置不了,那這大明朝才是真得完蛋了。

宦官弄權干政之事暫時已了,接下來王迪要商議的,便是這御駕親征的事宜了。

相比處置王振那點小事,這才是關乎到國本還有他自身榮辱性命的大事。

“諸位愛卿,爾等皆是我大明朝的股肱之臣……”

“朕此次御駕親征,確如英國公所言,朕欲效仿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還有先帝那般,給這不通教化又寇我大明邊境的北虜,來上一次痛至骨髓的深刻教訓。”

“朕希望看到到的,是將士們齊心協力,可以打得寇虜在幾十乃至上百年以內不敢犯我大明,無一騎再敢擄掠我大明子民。”

“最好是能重現一次太宗文皇帝追擊寇虜敗軍到了狼居胥山下,一清寰宇,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的場景!”

“朕之所言,諸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啊?”

被王迪留在營帳內的文武大臣,總計是八人。

三名文臣,五位武勳。

在皇帝開金口言語之前,僅憑留守的文武官員比例,曹鼐、張輔、王佐還有鄺埜這四位人老成精的傢伙,便已知曉皇帝接下來定是要詢問軍機大事。

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就是,眼麼前兒的這位年輕的正統皇帝,野心倒是不小哇。

聽這口氣,是想借此御駕親征之際來一次犂庭掃穴啊。

皇帝的這種想法,雖然比較符合武勳好戰的心思,但肯定是與兵部擬定的穩妥計劃大不相同。

一時之間,心裡頓時一沉的曹鼐、王佐還有鄺埜這三人,都在考慮該如何委婉地告訴這位好大喜功的年輕皇帝……

你想的這事,沒門!

“陛下,征討寇虜,當以攻心教化是為上策……”

“現如今比較活躍的殘元舊部,只有北元大汗脫脫不花率領的西蒙古眾部族、脫歡之子太師也先領導的瓦剌部族,還有位於薊遼東北方向的兀良哈三衛。”

“此次虜寇來犯我大明邊境的主力,是也先率領的瓦剌部眾。雖說根據得到的情報來看,也先他還聯合了脫脫不花以及兀良哈三衛,但是脫脫不花與也先是‘君臣異處,常不相見’的矛盾關係。至於兀良哈三衛,這幾個反覆無常的牆頭草,早被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還有先帝打怕了……”

“依臣所見,待到他們得知我大明此次興兵五十萬之際,定是沒有那個膽量與瓦剌部前來應戰。只要派遣使者曉以箇中利害關係,即便不能使其為我大明所用,也能斷了也先聯合所有殘元舊部寇我大明邊境的想法。”

“如此這般,我們只需按照兵部計劃,將這五十萬大軍分置在宣府和大同兩城,便足以輕鬆應對也先和脫脫不花的六萬來襲精騎。”

“至於陛下提及到的犂庭掃穴,臣卻以為此事實為不妥!”

“若是我軍大舉侵入草原深處,依臣所見,恐怕會引相反的效果,使得草原上的大小部落聯合起來一致對外。”

“一旦將我明軍眾將士被拖在草原腹地,後勤補給未能跟上的話,那後果…當真不堪設想啊!”

言語之人,是兵部侍郎鄺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