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牆倒眾人推?(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話不說便跪倒在地的他,狠狠磕了幾個響頭的同時,嗷的一嗓子哭訴道:
“陛下,你可要為奴婢做主啊!”
“您是知道的,奴婢行事,絕無半點私心。奴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陛下您著想吶!”
裝可憐博同情呢,王振已經做了。
只不過讓他有點心涼的卻是,往日屢試不爽的打親情牌的絕招,目前看來…貌似有點失效了。
整個營帳內,除了下面此起彼伏的請願聲,翹起耳朵靜候仙音的王振,都不知過了已有多長的時間……
然而讓他心拔涼拔涼的卻是,慘已經賣了,但是呢,他竟然遲遲未等到皇帝喊他起來或是恕他無罪的言辭。
到了此時,這個大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的心裡,終於是徹底慌亂了起來。
司禮監掌印太監,其一身權利,皆是來自皇帝。
失了皇帝的寵幸,這絕對是一件比死都難受的事情。
這一點,王振可以說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讓他想不明白的就是,自己究竟是在何時何地,做了何種事情,才惹得皇帝厭惡?
還是說,就在剛剛自己出去看了眼隨行的兩箱金銀財寶的時候,有人偷偷向皇帝講了自己的壞話?
不然的話,如此短的時間內,皇帝怎會無緣無故厭了自己呢?
一想到自己被皇帝所惡,口乾舌燥狀態下的王振,其滿頭驟然浮現出來的豆粒般大的汗滴,因為身體顫抖的緣故,一顆顆地砸向了木板。
...
“陛下,御駕親征乃是涉及到國本的大事,非同兒戲!”
注意到皇帝到了此時還未開口,心中有所頓悟的英國公,趕在成國公朱勇行動之前,起身連忙進言道:
“老臣知曉陛下欲效仿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還有先帝那樣,征討殘元舊部,為這大明江山定下萬世不敗基業……”
“然,軍機大事要慎之又慎,馬虎不得一絲一毫!”
“在征討蠻夷戎狄這些事上,老臣願為陛下肝腦塗地,至死不休……”
“而老臣所盼望的,只有一件事情…希望陛下可以仿照先帝那般,三思而後行!”
言語落罷,年近七十五的英國公張輔,也如這營帳內的其他人一樣跪地叩首。
雖說他不像其他人那樣,直接請願誅殺王振,但這老傢伙講出來的言語,稍微一思量,其中便大有文章。
年輕的正統皇帝,是個什麼脾氣性子的,單單是以瞭解程度來衡量的話,整個大明朝,怕是沒有一人,能比得上自小陪伴於皇帝身邊的王振。
但若論起對皇帝這種區別於凡夫俗子的生物的研究,英國公張輔,自認自己還算數得著的一號人物。
關於此次御駕親征前前後後的一切,作為三軍定心針的張輔,他又怎會不知!
事件起因嘛,算是國舅爺張克儉劫殺牧民,奪其財產,而後又被反殺,繼而引出了太皇太后張氏欲為弟弟報仇,這才有了皇帝的御駕親征一事。
不過結合得到的各種訊息來看,張輔總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
生於深宮之中,且從小長於婦人之手的正統皇帝,在剛剛迎來親政的時候,恰好碰到了瓦剌人侵犯大明邊境。
為了快速證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話語權……
年輕皇帝欲效仿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還有先帝那般征討殘元舊部,這很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既然如此,那麼站在這一角度考慮問題的話,張輔認為,先前皇帝講出來的“一切當以軍機大事為重”的這一言辭,便絕不是隨口說說的客套話而已。
雖然不是很清楚這個剛親政沒多久的年輕皇帝,為何欲借臣子的手治罪或是除掉大太監王振……
但張輔心裡很清楚,在北狩蠻虜這件事上,皇帝的真實想法,應該不像先前他表現得那樣隨意。
況且,自己剛剛所言,明面上,與王振也沒多大的關係啊。
即便自己猜錯了皇帝的意思,即便王振可以大難不死,這與他張輔又有何干呢?
“臣等願為陛下肝腦塗地,至死不休!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