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臣,呈請陛下降旨誅此奸賊!(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大伴給朕一個提議,要改道去一趟他的老家山西蔚縣看看,朕覺得…此事得和諸位大臣商議一番,你們怎麼看啊?”
王迪剛說完,營帳內當即便炸了鍋。
得虧這是個露天營帳,否則那突如其來的嘈雜聲音,定能把膽小之人嚇得個魂不附體。
“陛下,改道一事,萬萬不可行啊!”
言語之人,便是那座位還沒捂熱直接跪倒在地的御前護衛大將,樊忠。
此人,同英國公張輔一樣,也是歷事四朝的老將了。
不同的是,他年輕了許多。上陣殺敵,絕對是一員猛將。
而且,從太宗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那一朝起,人家便是忠心不二的御前護衛將軍。
身經百戰且忠心耿耿的樊忠,一聽王振這狗太監竟敢攛掇皇帝隨意改道……
若非入帳前上交了手中的銅錘,他真想將其擲在這不男不女狗玩意的身上以除大患。
“陛下,樊忠將軍說得對!改道一事,萬萬不可行啊!”
與樊忠一同進言的,是剛被楊榮、楊士奇舉薦進入內閣參預機務的曹鼐。
言語之際,他自知自己資歷太淺威望不夠,連忙示意其餘文武大臣諫言獻策的同時,他繼續陳述道:
“陛下,此次大軍行進路線,早已由兵部提前擬定好。”
“一旦改道,由於行軍拉扯太過冗長的緣故,輜重部隊難以跟上且不說,怕的就是…瓦剌輕騎找準時機,斷我等後路啊!”
雖說曹鼐不善於行軍打仗之事,但他好歹也是宣德八年的狀元出身。
行軍路線,這可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機要軍務大事,豈能說改就改?
越想越心驚的他,痛心疾首連連諫言的同時,又不禁哀嘆這朝堂,竟被一個太監,把持了大權。
“胡說!五十萬的大軍,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瓦剌人。”
皇帝找人商議改道的事情,在王振看來,並不算什麼大事。
只是…營帳內目前這種情況,倒是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他是真沒想到,群臣對於改道的反應,竟會如此之大!
畢竟,在他這個只會給皇帝講故事聽,連紙上談兵都不怎麼懂的外行人看來,只有區區幾萬兵馬的瓦剌人,根本不足為慮。
“陛下,依奴婢所見,他二人所說之言,有欺君罔上的嫌疑。”
對於囂張跋扈慣了還當此地是紫禁城的王振而言,脫口而出隨意羅織的罪名,便是要人性命的欺君大罪。
言語落罷後,滿臉掛著蔑視笑容的他,根本沒有注意到下面的成國公朱勇,正在給他悄悄使眼色。
此時此刻,在滿腦子都是帶皇帝回老家這種念頭的驅動下,王振還都巴不得這些人趕緊勸誡皇帝不要改道呢。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無外乎他這個從小陪伴皇帝長大,作為皇帝身邊的體己人……
他怎會不明白,剛剛脫離孫太后掌控的皇帝,別人越是不讓他做什麼,他反而是越來勁。
只不過,略微讓他有點疑惑的便是,聽聞臣子的諫言以後,皇帝竟然沒有表現出一點不耐煩的樣子,也沒有做出任何表態。
悄悄瞥了眼皇帝,出乎王振的意料,皇帝他老人家,聽得正起勁呢!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也!”
“御駕親征期間,任何決策,都必須要慎之又慎!”
“此次行軍路線,是兵部經過周密觀察、分析、研究得出來的最優路線。改道一事,萬萬不可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