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臣,呈請陛下降旨誅此奸賊!(第1/3頁)
章節報錯
鳳凰嶺,中軍營帳。
聽聞皇帝所講的“一切當以軍機大事為重”的言語過後,文官暫且不提,武將們倒是連連點頭。
行軍打仗,自古以來便是受苦受累的要命勾當。
好在是,這些對於武將而言,倒也不算什麼。
畢竟他們乾的就是馬革裹屍還,拎著腦袋換取榮華富貴的買賣。受點苦累,這叫哪門子的事啊。
只不過,御駕親征這種陪皇帝打仗的事情,和普通的行軍征戰,卻又是大不相同。
身體方面的受苦受累這不叫事,但精神方面的,那就不同了。
心中時刻緊繃著一根弦的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內心拷問著自己……
是以打仗殺敵爭獲戰功為先呢,還是以護衛皇帝安全為重呢?
這種令人很是難以抉擇的選項,絕對是所有臣子,尤其是武將們特別頭疼的事情。
現在好了,有了皇帝“一切當以軍機大事為重”的金口御言……
不管這是不是皇帝隨口而出的客套話,一干武將心中緊繃的那一根弦,總算稍微鬆了半分下來。
這便是王迪隨口講出的一句話,給武將們帶來的巨大心理作用。
當然了,對於這些書讀得不多的武將而言,他們也只能從皇帝言語中聽出這一層意思。
至於皇帝言語中的題外之意,憑他們那份見識,多半是猜不出來的。
不過呢,他們明不明白不打緊,有人能明白這話裡的潛臺詞就行。
不少文臣,還有人老成精的英國公張輔,當這些人聽聞皇帝沉聲講出來的言語後,一個個都不動聲色地打量了眼大太監,王振。
與其狼狽為奸的監察御史,甚至還悄悄地給他打了個眼色,想要提醒一下。
可惜的是,沒有意識任何不對勁的王振,正一臉諂笑地伺候著皇帝從桌案底下坐回御座呢,哪有閒功夫注意到他們使的眼色。
不屑與王振為伍的文臣,心裡胡亂猜測之際,倒有點期待皇帝詔集他們前來所為何事。
至於英國公張輔嘛,活到現在這個歲數,什麼大風大浪他沒見過?
要知道,此次皇帝北狩時期,可是正值大太監王振弄權巔峰之際。
一干文武大臣都對他望風叩拜,成國公朱勇貌似都與其有所牽扯,唯有德高望重的張輔才能與之分庭抗禮。
只不過,此次隨軍出征,張輔自知自己只是一個定心針般的吉祥物。
再加上他年事已邁,為了後輩著想,他基本都是處在默默不作聲的老好人狀態。
也正因如此,視文武大臣為屬吏的王振,也唯獨對他這個歷事四朝的英國公算是禮敬有加。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些聽出皇帝題外話的大臣們,心裡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
伴君如伴虎!
...
待到王迪從桌案底下老老實實坐回御座之後,營帳外,目不斜視的文武大臣,這才入得帳內。
“陛下聖躬金安!臣等驚擾聖駕,還請陛下降罪。”
好似演練過一樣,諸位大臣喊出來的口號,可謂是相當一致。
“朕躬安,恕爾等無罪,諸位都起來吧。”
離得近了,想起英國公張輔年事已高,王迪便示意這一干文武大臣落座。
受了他們的拜謝禮後,知道該步入正題的王迪,沒有一點拖沓直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