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裝了個大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楊紅傑走了。
若是沒有韓致遠坐在他旁邊,或許他真就能厚著臉皮腆著臉坐下來,因為他知道這一走,就算是在組織部這邊斷了線,留下來總歸還有補救的機會。
但韓致遠的存在,就像是組織部給他的無聲告誡:給你留個體面,自己要知趣。
他弓著腰, 低著頭,裝作去上廁所的樣子,灰溜溜地離去。
在他身後,霍千里正好走到發言臺上,朝著各方鞠了一躬。
熱烈的掌聲,是對霍千里的歡迎,也是對他無情的嘲諷。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 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霍千里清朗的聲音順著話筒和音響傳遞出來,掀起了這場期待已久的大會的高潮。
“很榮幸,能站在這兒,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在今天之前,我一直在想,有這樣一個機會,我該說點什麼。要不就講些車軲轆話,四平八穩,別出錯就好,反正出了這個會場,其他人也只會說我上臺作了個代表發言,具體說了什麼他們也不一定會在意。”
下方的觀眾登時響起一陣鬨笑,肖堯幾個面露緊張, 臥槽, 老霍瘋了,這種場合還敢開玩笑!
韓致遠卻穩坐釣魚臺,淡淡一笑,一點不替霍千里擔憂。
年輕人就得有點年輕人的姿態,何必要跟那些老同志去拼穩重和老成。
抓住主要矛盾,安排霍千里上來,組織部是有他們的目的的,只要達成了這個目的,方式什麼的,不出格就行了。
果然,主席臺上的幾個領導都微微側目,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個有些不同的年輕幹部。
“但是,那樣做的話,也太辜負領導的信任,太辜負這個難得的機會了。於我個人而言,並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給在座的領導專家和同事指點什麼,索性就簡單分享一下我在虎山村工作的感悟吧。”
“一年半之前,我抵達虎山村,躊躇滿志,期待著大展身手,相信很多同事都跟我一樣。但現實總是很殘酷的,先別提什麼有沒有好辦法,有沒有好思路,光是村民不買賬這一點,就能讓我們大多數的盤算落空。你跟他要勤勞工作,他跟你說發點錢;你跟他說要注重教育,他跟你說發點錢;你跟他說要講衛生講文明,他問你到底好久發錢;等發現我們真發不了錢,他就不搭理我們了。”
下面的笑聲登時填滿了整個會議廳,想來都是深有共鳴。
“於是,我們難免下意識地給他們冠上愚昧、無可救藥、爛泥扶不上牆之類的帽子,然後自己也自暴自棄,算了,混三年了事吧!不是我不開展工作,是這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霍千里的話,說得不少人都沉默了,尤其是一些坐在下面的大學生幹部,根本就是他們真實的心路歷程。
“這樣的想法,在我的心頭也曾經泛起過,但我不甘心,既不甘心自己的青春白白耗在這兒三年,也不甘心國家和政府費這麼大的精力組織我們,卻落得個一事無成,無功而返。於是我就想了個笨辦法。”
說到這兒,霍千里忽然頓了頓,賣了個關子。
“大家都考過試,知道解題之前要先審題,審題要透徹,要精準,才能準確地給出答案。我先做的就是審題。村民在我的心中就是個粗略的概念,於是我就跟他們同吃同勞動,跟他們聊天,聽他們吹牛,跟他們打成一片,那個概念就這樣慢慢清晰,變成了具體的一個個人。”
“再之後,我就知道了,這家省吃儉用,摳門到連自家院子裡的雞屎都要收集起來堆到菜地裡省點肥料錢的兩口子,是因為家裡的女人生了病,正攢著錢等攢夠了才敢去看病;我也看到了那家平日裡不修邊幅,邋遢不已的男人,在去參加兒子家長會的時候,費了大功夫收拾得闆闆正正;我還了解到,對我最抗拒的那家人,曾經卻是響應村上號召最積極的一家,但是之前的嘗試失敗了,全家省吃儉用還了好幾年債都還沒還完。”
“這些村民們都有各自背後的憂慮,他們之所以對我們的舉措產生抗拒,因為從直觀上來看,我們嘴裡說的那些事情並不能解決他們眼下的糾結和煩惱。”
“我們只有在弄清了這些理由之後,才能真正地因人施策,以真情換人心,去理解,去說服,所謂扶貧先扶志,樹立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看到憑藉自己雙手脫貧致富解決人生難題的可能和希望,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稀稀拉拉的掌聲響起,然後驟然連成一片,就連主席臺上的領導也輕輕拍了幾下手。
霍千里講得很淺白,但是很實用,也很能給一些“後進”或者找不到著手點的大學生村幹部帶來啟發。
“在慢慢贏得了群眾的認可之後,虎山村陸續推動了各項工作,又進一步加強了村民對村委會的認同,這樣的良性迴圈中,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慢慢可以試著推動了。”
“這當中的關鍵點是找到適合虎山村的產業發展之路。人有百態,村子其實也是一樣,各有優勢和劣勢,別人用得好的自己不一定可以用,別人用不上的或許在自己這兒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虎山村最終確定的產業方向是中藥材種植銷售。”
“具體過程我就不在這兒贅述了,簡單說說我個人總結的經驗吧。第一還是因地制宜,千萬不能犯教條主義錯誤,要認真研究本村特點,找到符合本村實際情況的產業路徑,比如說.......”
“其次,形成良性迴圈的關鍵就是我們為村民帶去的政策以及舉措,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慎之又慎,穩健為先。村裡不是試驗田,村民們脆弱的經濟基礎也經不起折騰,一步錯,滿盤輸,這也是我們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
“我個人認為,做好這兩點,我們的工作才能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掌聲漸起又漸歇,霍千里繼續道:“最後還有一點小小的想法,想跟諸位分享。”
“我們生在這樣的和平年代,成長在這樣的復興國度,唸了大學,學了知識,偶爾會在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選擇間困惑。”
“而這個時候,國家適時發起了號召,省委響應,我們前赴後繼地奔赴一個個貧困村,致力於改善他們貧窮落後的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這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德政,這是執政黨人的初心,這是我們制度優勢的彰顯,更是我們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的途徑。”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讓我們齊心協力,以各自的綿綿之力,共同凝聚起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與諸君共勉!謝謝大家!”
發言的最後,霍千里還是老老實實地“慷慨激昂”了一番,好在效果也不錯,暴風驟雨般的掌聲中,他朝著各方鞠躬,然後在一幫同齡人豔羨無比的目光中走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