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俠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襄聽到劉章此言立馬愣住了,若有所思起來。
「熊掌難熬」是一個典故,現知史書記載的首件弒父篡位併成功的典故。
春秋時期的楚成王將自己的兒子商臣立為王太子,並有意讓商臣在太子位置上得到鍛鍊,於是給了商臣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調動王宮中的禁軍。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楚成王對商臣愈發不滿意,認為其不是一個合格的楚國儲君,於是產生了廢黜商臣,改立太子的念頭。
在王宮擁有眾多耳目的太子商臣很快就知道了這個訊息,為求自保,在老師潘崇的慫恿下,率領王宮禁軍發動叛亂篡位。
在位多年的楚成王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心寸大亂,立馬想到了利用熊掌難熬熟的特點,祈求商臣讓他死前吃一口熱熊掌,好死的舒暢點。從而拖延時間,等待援兵到來。
可惜熟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商臣不傻,直接拒絕了楚成王的要求,逼迫楚成王立馬自殺。
商臣依靠王宮禁軍順利兵變上位,成為了楚國新王。
劉襄自然明白劉章是何意圖,無非是想告訴劉襄,將太子培養的過於優秀,提前羽翼豐滿,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劉襄對於劉章的警告並不放在心上,大漢以孝治天下,縱觀兩漢四百餘年曆史,就未曾有弒父上位的例子。
造反的太子也就戾太子劉據一人,可卻沒有多少長安駐軍願意跟隨叛亂。勉強煽動起長安百姓跟隨自己起兵,可因為武帝使者的一句「太子叛逆」,立馬棄劉據而去。
所以劉襄打死也不相信自己的太子劉徹會因羽翼豐滿,行叛逆之事。
劉襄之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從短短一句話中猜測劉章現在有一頗有智慧的謀士存在,給劉章出謀劃策。
對於劉章這個弟弟,劉襄再清楚不過,好武厭文,自小到大就不喜歡誦讀詩書經典,根本不可能知道「熊掌難熬」的典故。
在宴席上對自己說出此典故,無非是他背後的謀士猜想到劉襄不按照慣例對待劉章,是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所以才讓劉章用此典故來離間劉襄父子感情。
「朕此番出巡常常想及秦始皇病垂沙丘,李斯趙高篡改詔書,矯詔立胡亥為帝,逼迫扶蘇蒙恬自殺,使得秦陷內亂,二世而亡。」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周公輔之,方有周室八百年基業。今朕為大漢日夜操勞,身體大不如前。」
「朕的諸多兄弟中,只有章弟可以獨當一面。朕此番出巡天下,獨獨出巡趙國一諸侯國,乃是希望章弟能在朕百年以後,行周公之事,以免秦廷悲劇上演於我漢家。」
劉襄沒有理會劉章所說的話,而是感情外露的對著劉章傾情,所說之話感人肺腑。
三言二語將對劉襄有怨言的劉章立馬感動的淚水稀里嘩啦的往下掉,不再怨恨劉襄在邯鄲城外的無情。
劉章雖說書讀的少,可對於周公輔佐周成王這件事還是很清楚的,自然知道劉襄將自己視作周公是多麼大的信任。
「陛下切莫如此言語,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又有祖宗神靈庇佑,定能福壽安康。」劉章連忙寬慰道。
「朕確實正值盛年,可朕太累了,朕這些年為了大漢強盛操碎了心,耗費了太多心神。」
「秦人的先祖贏渠梁使得秦人站起來、嬴政使得秦人統一了天下,可這二人都是四十來歲就沒了,為國家耗費了太多了心神啊!」
「朕近來出巡途中常常出虛汗,精力大不如前。太子還年輕,朕怕死後出現李斯趙高之輩害太子,你有治國理政的經驗,朕只能信賴你。」劉襄繼續打著感情牌。
「陛下放心,若有人敢謀害太子,臣弟必定起兵伐之,以固我漢家社稷。」劉章斬釘截鐵地說道。
看著劉章一副誰害太子,和誰拼命的模樣,劉襄會心一笑,明白自己的感情牌起效果了,劉章已然入坑。
劉襄的身體自然健康,後宮嬪妃就是最好的證人,劉襄從來都能做到雨露均霑,使得嬪妃心情愉悅。
若是劉襄真的身體不行了,必然會把右丞相張蒼也帶上,畢竟張蒼與許文不是一條心,能夠起到制衡的作用,可以保證詔書不被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