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西南異族多愚,我大漢理當教化之,現停西南夷人口流動,恐怕有損天子聖德。」劉雄渠小心翼翼地說道。

「是有損朕的聖德,還是有損你的錢財呢?」劉襄勃然大怒道。

有繡衣衛為耳目的劉襄對於公卿大臣從異族奴僕貿易中撈錢的行為自然一清二楚,只要做的別太過分,劉襄可以裝作看不見的。

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恨鐵不成鋼,自己這個弟弟也當了許些年奉常了,怎麼沒點長進,連槍打出頭鳥這個道理都不懂,沒看見別的公卿大臣都一言不發嗎?就他一個人急不可待的跳出來。

「陛下恕罪,臣一時食言,還望陛下寬恕!」劉雄渠見劉襄發怒,連忙跪地求饒,毫無公卿大臣姿態,一下子使得劉襄怒意更盛,對劉雄渠更加不滿。

「劉氏子弟當以拱衛漢家社稷為己任,汝卻只著眼於金塊珠礫,實為我漢家之恥。」

「若不嚴懲汝,不足以正宗室之風。奪汝奉常之職,免徹侯爵位,待開春以後,隨同移民前往朔方郡任一郡守府小吏!」劉襄厲聲道。

「謹…謹遵…聖喻!」劉雄渠結結巴巴的應道,他想不到自己一句冒失之語,代價這麼大。

餘下公卿大臣也被嚇了一跳,無人敢替劉雄渠求情,他們也許久未見劉襄發過這麼大的火了。

「代王子武性情淑均、才思敏捷,著其為奉常。」劉襄隨即宣佈了奉常的新人選。

「陛下聖明!」群臣立馬恭聲道。

「西南夷諸部落雖歸順我大漢,然地形複雜、交通堵塞,政令難以及時傳達。」

「朕欲擴前秦之五尺道,與西南夷修築官道,以通西南夷。勞役以西南夷民眾為主,少府工匠為輔。眾卿以為何?」劉襄緩緩說道,平息了怒意。

「陛下聖明!」

劉雄渠的下場還歷歷在目,一眾公卿大臣都猜測劉襄今日心情不好,都不敢有異議。

「廷尉叔曾先後為漢中郡、蜀郡郡守,通西南夷風情,改任西南道司使,監管西南夷修路一事,並統籌西南夷大小事務。廷尉一職,由廷尉丞釋之接任。」

「臣謹遵聖喻。」

「西南夷除犍為、牂柯兩郡外,餘下土地設越雟、沈黎、汶山、武都、益州五郡。西南夷全面推行郡縣制度,以便管理。」

「西南七郡以當地風俗治理,新設五郡免三年賦稅,由南陽、漢中以南各郡就近供給新郡官吏俸祿、糧食,連同驛站車馬被具輜重等。」

「詳盡事務交於丞相府負責,半月以後將文書呈報於朕御覽。」劉襄繼續吩咐道。

「是。」

「田司使,西南夷雖為漢土,然尚未王化成功,治理西南七郡可鑑前秦管設長沙、豫章諸郡之經驗。如有異情,當立即呈報長安,可先行決斷。」劉襄沉聲說道。

「唯!」

經過這些年大漢商賈的折騰,西南夷部落多以歸順大漢,唯大漢馬首是瞻,少數不從部落也戰力大損。

部落間的內鬥、成年人口的外流,使得他們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反抗力量,只能乖乖的成為郡縣之下的漢民。

壞人讓大漢部分商賈做

了,現在是時候讓大漢官府做好人,來收買西南夷諸部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