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避孕措施十分簡陋,收效甚微,人口的出生率一直很高。

出生率雖說很高,但人口增長率並不高。糧食產量、生產力水平、賦稅制度、醫療水平等諸多因素制約著人口的增長。

讓許多嬰兒在出生以後,或餓死、或病死、或溺死、沒有幾個嬰兒能夠挺過六歲大關。

在劉襄解決諸侯國與自身皇權穩定問題以後,就著手治理天下,力圖締造一個盛世。

透過改革農具與豐富農產品來促進糧食增長、透過提高工匠地位來提高生產力、透過減免口錢與算賦來減輕民眾的賦稅負擔。

在這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之下,大漢迎來了人口大爆炸,人口數量急劇上升。

而伴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土地問題也日漸凸顯,人地矛盾出現。

雖說大漢各地官府每年都會組織民眾開墾荒地,但開墾的速度根本無法跟上人口的增長速度。

生產力雖有提高,可終究是農業時代的生產力,沒有跳躍性的進步。大漢又是一個多山地少平原的國家,容易開墾的土地多已被人開墾,餘下的土地要想變成耕地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主階級巧取豪奪起普通自耕農的土地,透過種種手段來擴大自身的土地,讓部分民眾淪為僱農與流民,這無疑進一步激化了人地矛盾。

面對人地矛盾的兩大源頭,有著專制皇權與強有力中央政府支援的劉襄迅速制定了應對策略。

面對地主階級侵佔自耕農土地的行為,採用遷陵制度與酷吏打擊兩大手段,將豪強地主土地低價收歸國家,再對無地之農進行授田。

面對龐大的新生人口數量,採用開疆拓土、移民戍邊的政策。內地沒有足夠的耕地,那就向外開拓耕地。

讓大漢千萬百姓化身為生產建設兵團戰士,將大漢所攻取的四方土地真正轉化為大漢領土。

移民戍邊也是劉襄推行鼓勵生育政策的原因所在,一塊土地不是某個國家打下來以後就是那個國家的了,只有那塊土地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收益,才真真正正算是被佔領下來。

歷史上沙俄能夠輕易的侵佔清國外東北土地,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那裡沒有人,沒有創造收益。

清的統治者怕自己如同元朝一樣被漢人義軍推翻,嚴禁漢人移民東北地區,以便給自己留下退路。

原本東北的滿人入關定居,關內的漢人又嚴禁出關移民,使得東北地區人跡罕見,不少地區都無人居住。沙俄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外東北,將灰牲口大量移民,迅速消化了外東北。

「鹽鐵都尉,西南夷地圖繪製如何?」劉襄問向竇嬰。

鹽鐵司算是大漢第一國營企業,負責官方商業貿易。

自從鹽鐵會議以後,大漢便確立了「以大漢官府經濟為主體,各種商賈自由競爭」的經濟路線,這使得天下大商賈皆需與鹽鐵司保持聯絡。

同時鹽鐵會議後,官方鼓勵商賈自行組成商會掠奪異族人口充當大漢奴僕,間接減輕地主階級對本土自耕農的壓迫,促進大漢經濟發展。

異族奴僕的最大產地就是西南夷地區,大漢商賈挑撥西南夷各部落內鬥,再用輕若羽毛的絲薄和香醇的酒水從部落酋長手中換取奴隸。

在奴隸貿易中,商賈們也起到了探索西南夷地形地貌的作用,每次探索後都會繪製路線圖交於鹽鐵司,鹽鐵司則會結合商賈呈報的路線圖匯總出詳細的西南夷地圖。

「回稟陛下,西南夷大體已經繪製完成,勞浸、靡莫、滇、昆明等部落地形、水源與人口分佈,交通路線等詳盡得當。」竇嬰恭聲道。

「著自今日起,嚴禁商賈將西南夷異族販至大

漢各郡國,違者棄市。」劉襄沉聲說道,語氣不容置疑。

此語一出,殿內公卿大臣皆面露異色,不明白劉襄意圖,畢竟這西南夷異族貿易可是劉襄親自規劃的,甚至還令鹽鐵司獎勵過數名傑出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商賈。

而且殿內公卿大臣有好幾位就是異族貿易的既得利益者,奉常劉雄渠名下就有近千餘名異族奴僕,替劉雄渠打理各行產業,使得劉雄渠的家財比一些諸侯王還要富裕,至於異族奴僕是如何來的,就不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