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的前十道題成績並不在前三十名,可他的論述題答案深得劉襄喜愛,直接讓馮唐躍居第十五名。

《滕王閣序》中寫道“李廣難封、馮唐易老。”,王勃用李廣和馮唐的典故來比喻自己懷才不遇。

馮唐是漢文帝時期做官的,可惜因為正直無私、不徇私情,頭髮都白了,還沒有得到升遷,始終是個郎官。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文帝和馮唐有了一段經典的對話,使得文帝知道了馮唐的才能,提拔馮唐為車騎都尉。

可惜漢景帝繼位後,馮唐因為他剛正的性格丟了官職;等到武帝繼位後,想要重新啟用馮唐時,馮唐已是九十多歲老者,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謝絕了皇帝的詔令。

其實文景兩朝有才能的平民還是挺多的,可惜因為諸多原因,大多數都沒有在年輕的時候被髮掘。

郅都和馮唐一樣是漢文帝時期的郎官,馮唐因為頭髮蒼白吸引了文帝的注意力,郅都卻是到了景帝的時候,開始大放光彩,可惜因為廢太子劉榮的事情被竇太后厭惡,最後被賜死也是十分惋惜。

羿日,溫室殿

前三十名計程車子脫下布履、解下配劍,在內官的引領下站在了自己的位置。

“參見陛下!”眾士子齊聲道。

“免禮,賜座。”劉襄坐在主位點了點頭,淡淡說道。

“謝陛下!”眾士子齊聲道。

“郅都。”劉襄沉聲道。

“臣在。”郅都連忙起身恭敬道。

“這次筆試你是第一名,你的最後一道題深得朕心啊!”劉襄笑著說道。

“謝陛下誇讚。”郅都不卑不亢的答道。

“那朕問你,小罪重罰和以德服人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更能使得國家富強?”劉襄緩緩說道。

“小罪重罰。”郅都沉聲道。

郅都的話,讓其他考生議論紛紛,漢初可是遵循輕刑原則,郅都竟然主張小罪重罰,這不是學習前朝嗎?

“給朕一個理由。”劉襄沉聲道,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回稟陛下,臣聽說霸主晉文公想公佈刑罰,讓百姓知法而不去犯法,以此來顯示出他的愛民之心,就召集了文武百官到宮內議事,而有人遲到了,文公就下旨要殺了他。”

“於是,晉國的官員和百姓都戰戰兢兢的,都不敢再輕易的違法了。而後,晉文公發兵攻打其他國家的時候,三軍都無不勇往直前。晉文公小罪重罰,使得晉國上下一心,才能成為霸主。”

“臣以為人生下來都是邪惡的,刑罰加在民眾頭上後,他們的邪念就自然的會斷絕。”郅都沉聲道。

“你的做法與前朝商鞅無異,商鞅的結局是車裂,你不怕嗎?”劉襄冷聲道。

“臣無懼!”郅都恭敬道。

“可你為何在文章中提出前朝若是用儒家的德治就可延長王朝的統治時間?”劉襄問道。

“回稟陛下,臣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來回答陛下的問題的。前朝法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人人畏法,實行德治自然水到渠成。”

“而我朝開國後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官府對百姓生活幹涉很少。富商大賈、豪強大姓勾結地方官員為禍鄉里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這必然不利於我朝長治久安。”

“故而,臣以為我朝當下應該用嚴刑峻法來打擊不法之徒,如此方能緩解社會矛盾,促進我大漢發展。”郅都朗聲道。

“說的好,朕特賜你‘蒼鷹’,望你執法可以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劉襄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