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陛下!”郅都恭敬道。
“你既然剛正不阿,朕就安排你擔任御史丞,協助御史大夫曹窋監察百官。”劉襄沉聲道。
“是。”郅都恭敬一禮道,緩緩退回自己的位置。
御史大夫下有兩丞,各秩千石。一為御史中丞,一為御史丞。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辦公,職掌管理圖籍秘書,督管地方部刺史,下領侍御史,負責接受公卿奏事與舉劾按章等職能。御史丞負責彈劾百官與日常工作。
“陶青。”劉襄繼續說道。
“臣在!”陶青恭敬道。
看著面前恭敬的陶青,劉襄內心有些有些,因為陶青是軍功集團二代的代表人物。
當初晁錯建議漢景帝強硬削藩,導致諸侯王造反。在朝裡的丞相陶青,以及中尉陳嘉,廷尉張歐等人聯名上書,要求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
陶青糾結這麼多軍功集團臣子聯名上書無疑是一種變相的逼宮,之後陶青因為反對景帝廢除太子劉榮,而被景帝罷免丞相之位。
“你如何看待伊尹放逐商王太甲之事?”劉襄沉聲問道。
聽到劉襄的問題,溫室殿這三十名考生的心態都有點崩了,皇帝每次提問的問題怎麼都這麼敏感啊!
所有人都知道不能在本朝提前朝的好,可皇帝問郅都對“小罪重罰和以德服人”的看法,這明顯和漢初“輕刑原則”相沖。
現在皇帝又問陶青對“伊尹放逐商王太甲”的看法,這也是一個讓臣子不好回答的問題啊!
商朝是由商湯建立的,因為他在位年數比較長,長子太丁還沒有來得及即位而死了(天下豈有六十秒年之太子乎!約翰牛家的查王子不知道會不會和他一樣),弟外丙、仲壬相繼即位。在這期間,都由商湯時的大臣伊尹繼續處理國政。
仲壬死後,伊尹立湯的嫡長孫太甲繼位。由於太甲昏憒暴虐,不遵守商湯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宮反省。
三年後,太甲悔過而復歸於善,伊尹又重新迎回太甲,授還國政。太甲吸取了被伊尹放逐的教訓,勵精圖治,結果“諸侯歸殷,百姓以寧”。
可還有一種說法是仲壬死後,伊尹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後,太甲潛回,殺伊尹而復王位。
不管哪種說法是真的,伊尹放逐商王太甲是事實。臣子擅自決斷君主之事,必然會遭君主忌憚的,可後世都認為伊尹是心繫天下的賢臣,甚至有商元聖的尊稱。
陶青聽了劉襄的問題後,汗流浹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敏感的問題。
要知道“諸呂之亂”可剛結束不久,誅呂集團領頭的絳侯周勃險些被皇帝處死,曲逆侯陳平和曲周侯酈商也都被皇帝暗示辭去了官職。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下這位皇帝對臣子手中權力的忌憚,不喜臣子干涉君主之事。
“臣以為,伊尹的做法非常不得當,君為君、臣為臣、這是天地秩序,不能隨意更改。”
“臣聽說楚莊王繼位三年不理朝政,伍舉和蘇從等忠臣冒死進諫,使得楚莊王醒悟了過來,勤於政事,結果一鳴驚人成為諸侯霸主。”
“兩位新王繼位後都不理朝政,沉迷於酒色,手下的臣子作出了不同的決定,雖說都使得君主醒悟,可伊尹的做法明顯損壞了君主的權威。”
“君主若是沒有權威,官吏百姓都會不服氣,天下如何可以長治久安?當年周桓公征伐鄭國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