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劉啟成為皇帝以後,經常找各種理由來整治張釋之,一貶再貶,使得張釋之鬱鬱而終。

如今大漢越來越強盛了,人口急。(本章未完!

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服

劇上升,疆域也空前廣袤,對於幹吏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劉襄因而有意提拔張釋之。

片刻,一名三十歲的官吏隨著召恆走了進來。

“臣水曹掾史釋之,參見陛下!”張釋之行禮恭聲道。

“免禮,賜座。”劉襄擺了擺手,淡淡說道。

“謝陛下!”

“朕這一路出巡而來,南陽百姓皆對水車佈局安排稱讚,汝這般年紀卻如多年老吏一樣,辦事妥當,實為難得啊!”劉襄毫不吝嗇的誇讚著張釋之。

“此臣之本職,不敢疏忽大意。”張釋之恭聲道。

““法”乃公平正義之術,汝處事公道,對法家學說是否涉獵?”

“回稟陛下,臣家中略有資財,家翁曾聘請一離職持書御史教授臣律法,故而對法家學說有所研究。”張釋之恭聲道。

“今我大漢變化日新月異,人口數量大幅增加,疆域空前廣闊,原有漢律略有不適,朕有意重修漢律,汝有何見解?”劉襄開口問道,有意考察張釋之是不是真如自己前世記憶中那般了的。

召恆看著張釋之流露出羨慕神色,漢家天子都喜好禮賢下士,若是中下層官吏的回答使得天子滿意,天子絲毫不會吝嗇賞賜,一般都能連升幾級。

“臣愚以為若要立法,其宗旨必須統一,即堅持以法為“國家懲戒之具“,而非“私人報復之端“。法不一,則民志疑;法一,則民志自靖。”

“如果借刑洩忿,使立法宗旨兩歧,將會發生法重刑濫之弊;其次,斷罪之律必須統一,如果新舊參差,勢必使法律喪失信用。”

“最後,適用法律必須統一,不因犯罪者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法之及不及,但分善惡而已,烏得貴胄匹庶之分。”張釋之思付片刻,緩緩說道。

“卿所言,深得朕心。以卿之學識完全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大漢做更多的事情。朕擢升卿為廷尉丞,輔佐廷尉辦案。”劉襄緩緩說道,對於張釋之的言行十分滿意。

張釋之既有法家“法不阿貴”的思想,又有儒家“明德慎罰”的思想,能夠合理的將儒法並用。

劉襄崇尚治國用儒法兩家思想互補,對於儒法並用的張釋之頓時好感倍增。

“謝陛下聖恩!臣定不辜負陛下信賴!”張釋之聞言一愣,隨即立馬跪地叩首謝恩。 無錯更新@

一旁的南陽郡守召恆也被驚住了,他從劉襄滿意的表情知道張釋之會被重賞,可沒有想到張釋之直接一步登天,成為了九卿之一廷尉的副手,從此前途無量。

“爾等都退下吧!太子與廷尉丞留下來。”劉襄淡淡說道。

“是!”

在一旁的公卿大臣與屋內侍從對著劉襄躬身一禮,緩緩退出了房間。

“廷尉丞。”

“臣在!”

“朕此番帶太子出巡,便是讓太子知百姓疾苦,郡縣官員秉性。然御駕聲勢浩大,朕恐官員有意在朕面前粉飾太平,使得太子不能明辨是非對錯。”

“朕決意使太子微服私***間,以洞悉無遺。卿處事公正,又起於微末,可隨同太子一同微服私訪。”劉襄緩緩說道。。

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