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後時期,曾頒佈法令禁止民眾馳山澤之利,由朝廷經營。然而朝廷官員並無經驗,所產鹽鐵之物無法與常年販賣鹽鐵之商賈爭利,民眾多購買商賈之鹽鐵,而非朝廷鹽鐵,高後只能作罷!依舊任由縱民煮鑄。”

“巴蜀卓氏、南陽孔氏、齊地東郭氏這些都是擅長鹽鐵的商賈,朝廷若是要實行鹽鐵官營,必然要與他們這些大商賈進行合作,或者…”張蒼說到此處停頓了下來,沒有繼續說。

劉襄自然明白張蒼的意思,如今大漢的鹽鐵市場都被孔氏、卓氏這些大商賈霸佔了,人家的鹽鐵比朝廷的有競爭力。

朝廷如果想要從鹽鐵這些上面賺錢的話,要麼把這些商賈收做小弟,朝廷賺大頭,商賈賺小頭;要麼就用國家機器將他們統統收拾了,只留下朝廷這麼一個賣家。

“少府卿,將海曬鹽給諸公看一看。”劉襄淡淡說道。

“是。”劉舍恭聲道,從身上掏出一小包鹽來。

“諸位愛卿,可以品嚐一下,看看與平時所食用的鹽有何區別。”

張蒼幾人聞聲不由的好奇起來,紛紛用手指沾了一點鹽放入嘴中品嚐起來。

“此鹽為何沒有苦澀之味?”張蒼不由的出聲問道。

漢代的製鹽方法,非常的簡單。取海水煮沸,再把水煮幹,就會出鹽。很粗糙,顏色也不好看,吃起來更是鹹中帶苦。

而劉襄給他們幾人食用的鹽,乃是經過提純的海曬鹽。先圈圍海水,經過太陽暴曬、蒸發,逐漸結晶,形成固態的鹽。再把固態的鹽放進結晶池,繼續日曬,去除雜質。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去除雜質,暴曬出來的鹽,比煮出來的粗鹽,質量好無數倍。.

“此為甲等劉氏鹽,遠勝民間所煮之鹽。”劉襄緩緩說道。

接著少府卿劉舍就將自己昨天精心所做的曬鹽與煮鹽資料的對比講於眾人,聽的眾人醍醐灌頂。

“如此說來乙等劉氏鹽無論是成本還是口感都遠勝於當前的市場上的鹽?”張蒼震驚道。

“是也!”劉舍自豪的點了點頭說道。

現在少府曬鹽的技術已經成熟,只需要劃定一片鹽場,初期花費點錢,後期基本上不怎麼耗費人才物力。不像海煮鹽既要燒火煮鹽,還得制滷。

“甲等劉氏鹽賣於大戶人家,乙等劉氏鹽賣於升斗小民,如此以來大漢市面上的鹽就基本上都是朝廷所售食鹽,那幫商賈根本無法競爭啊!”許文感慨道。

“諸位愛卿,可知朕為何要為此鹽命為劉氏鹽否?”劉襄開口問道。

“陛下打算將販鹽所得收歸少府府庫?”張蒼小心翼翼地問道。

張蒼內心是一萬個不願意讓鹽利盡歸少府所有,只因販鹽是暴利,百姓生活中離不開食鹽,戰馬飼養也離不開食鹽,鹽每天都能創造鉅額財富。如此大的財富不歸國庫,而歸皇帝內庫,實在是太不人道了。

“非也!”劉襄搖了搖頭笑著說道。

張蒼聽到劉襄否定了自己的話,頓時鬆了一口氣,猜錯了沒事,只要別劃入少府就行。

“朕決議增設鹽鐵司,專門負責販賣劉氏鹽與鐵器,與繡衣衛一樣由朕直接管理。”

“鹽鐵司設鹽鐵都尉一名,秩真二千石,統管鹽鐵司。負責與三公九卿商定每年鐵價、鹽價,由朕親自批准價格。”

“設鹽鐵丞六人,享二千石官員待遇,負責協助鹽鐵都尉執行鹽鐵司,從民間選取鹽鐵商販擔任。”

“設鹽鐵使三人,一人由劉氏宗親子弟擔任、二人由丞相府推薦、朕審批擔任,負責監察鹽鐵司百官言行,以防***。其餘大小官吏由少府與丞相府負責,商議後呈於朕。@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鹽鐵司一成收入歸劉氏宗族所有,。(本章未完!

第三百二十五章 鹽鐵官營2

二成歸少府所有,一成歸鹽鐵司所有,六成收入歸國庫所有。”

給曬鹽法制成的海鹽命名為劉氏鹽,確實是劉襄的私心作怪。@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封建王朝免不了被革命的下場。劉襄相信經過自己在漢代的一系列技術革新,未來的工業革命發源地必然是大漢,那時候劉氏宗族的命運就未知了。

大漢一成的販鹽所得收入太驚人了,劉氏宗族如果擁有著這一成食鹽收入,將來在工業社會也能牢牢佔有一席之地。。

第三百二十五章 鹽鐵官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