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太學要有留學生(第2/2頁)
章節報錯
“朕會派典客馮敬前往安北都護府,八旗子弟成員由其與汝共同篩選。八旗剛剛成立,人數不宜過多,每旗最多二千五百人。”
“八旗旗主需由朕親自任命,旗主不得世襲,由本旗子弟推選產生。上三旗旗主需來長安舉行冊封儀式,方能生效。”
“由八旗子弟組成八旗軍團,其軍隊制度效仿我漢軍軍制,從旗團長到伍長。旗團長與千夫長分為正副,副級均由我大漢將士擔任。”劉襄緩緩說道。
“八旗旗主不得世襲?這恐怕會引得右地貴人不滿啊!”休屠王一臉為難的說道。
“正黃旗與鑲黃旗成員當以休屠部部眾為主。”劉襄淡淡說道,一眼看出了休屠王的真實意圖。
休屠王明顯就不是那種在乎匈奴利益的人,他在乎的就是休屠部利益,更準確的是休屠王族金氏的利益。
“陛下聖明!”休屠王連忙恭聲道。
“如今左單于庭已顯頹勢,安北都尉當多加努力,早日率領八旗軍團攻克左單于庭啊!凡不盡心於伐左單于庭大事者,其當出旗啊!”劉襄緩緩說道。
“臣明白。”休屠王恭聲道。
“若是無事的話,愛卿便退下吧!在這長安內好好逛一逛,好回去以後給右地貴人宣揚我大漢繁華。”劉襄揉了揉疲憊的眼睛,緩緩說道。
隨著休屠王成為最大的匈奸和大漢的好幫手,劉襄對休屠王的稱謂也由“汝”變為了“愛卿”
“陛下,臣有一不請之請,還望陛下恩准。”休屠王小心翼翼地開口說道。
“說吧,若是不危及國本,朕都可應之。”劉襄擺了擺手,頗為大氣地說道。
“臣聽聞太學是大漢培養人才的最高學府,遍地名師,文化氣息濃厚。臣厚顏無恥,懇請陛下能特許臣的長子金月晟在太學學習。”休屠王恭聲說道。
“太學生需要五年才能畢業,若是年考不合格還會留級,需要更長時間,愛卿捨得長子遠在長安?”劉襄開口問道,心想這休屠王倒是聰明,沒有直接說把長子作為人質,而是讓其成為太學生。
“臣自從讀了後,就對大漢文化產生神往,我大匈奴若要強盛,必須以漢為師。臣的長子若能在太學學到本事,就能復興匈奴。”休屠王恭聲說道。
“按理說太學生必須要透過考核才能進入,但愛卿身為安北都尉勞苦功高,朕便為安北都尉破例,準了愛卿的請求。”劉襄思付片刻,點了點頭說道。
“謝陛下聖恩!”休屠王伏地跪拜道。
休屠王的長子金月晟成為了大漢的第一個留學生,給了劉襄新的靈感。
“愛卿方才的話倒是點醒了朕,匈奴深受攣鞮氏荼毒,百姓生活悽慘。如今若要有所進步,必然要以我大漢為師。”
“安北都護府治下百姓亦是朕的子民,他們也應當有受教育權利。自今年起,太學每年可收納五十名上三旗子弟,讓他們在太學學習知識。”劉襄緩緩說道。
休屠王的話提醒了劉襄,在用制度統治匈奴人的同時,應當對匈奴進行文化輸出,讓匈奴貴族們把大漢當做爸爸。
太學不能只是大漢的最高學府啊!應該是世界人民的最高學府,必須要有留學生啊!
劉襄心裡已經想好了,呆會就讓張恢在太學增加一門新課程漢文化思政教育課,專門給這些外國留學生上,讓他們潛移默化的成為大漢的狗腿子。
而能來大漢上學的異族都是貴族子弟,他們五年學成歸國後,必然會影響自己的國家對外政策,煽動本國所有人給大漢做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