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晟,你有何感想?」休屠王轉頭問向身後騎馬的年輕人。

「回稟父王,大漢遠勝於我大漢,我父子應尊大漢皇帝為我大匈奴的天單于,我大匈奴子民才能過上好日子。」休屠太子金月晟恭聲道。

「嗯,本王也是這個意思。」休屠王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一行人繼續朝著長安前進,休屠王一路上讓兒子金月晟不斷和黃瑜交談,來打好關係。

「休屠王,前面就是渭橋了,過了渭橋就是長安了。」黃瑜對著休屠王說道。

說話間,有一輕騎趕了過來。

「陛下有詔:休屠王乃匈奴單于正統,願意面向北方,做為中國外藩,在正月初一,前來朝覲。朕自問恩德不夠,不敢當此隆重禮節。應以國賓之禮接待,是單于位與諸侯王之上。稱臣不稱名,不必行禮跪拜。」騎兵朗聲道。

「謝陛下聖恩!」休屠王聞言連忙下馬跪拜謝恩。

為休屠王入朝的禮儀,劉襄特意與群臣展開了討論,因為大漢還沒有過匈奴名王入朝朝拜的例子。

大臣們有人提議按照徹侯禮儀,有人提議按照諸侯王禮儀,有人提議高於諸侯王而低於天子的禮儀,彼此爭論不休。

最後作為大漢最懂禮儀的張蒼對劉襄說:「自從匈奴冒頓單于離世後,匈奴的左右單于都不是正統單于。休屠王雖說不是匈奴單于,但他卻深得匈奴右地貴族的擁護,在草原上的地位等同匈奴單于。」

「匈奴本不是我們的臣屬,所以才稱呼他為敵國。不應該用臣屬的禮儀對待他,而應當做國家的貴賓,地位在諸侯王王之上。」

「外族願意歸附,低頭稱臣,而大漢謙讓,並不讓他稱臣。這會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享受謙虛的福氣。」

劉襄經過深思,覺得張蒼的提議最為妥當,符合大漢的利益,於是決定將休屠王當做匈奴單于對待,大漢官方拒絕承認攣鞮稽粥的單于地位。

「休屠王,陛下親率百官在前方渭橋等候您。」傳令騎兵恭聲道,驅馬離去。

「黃校尉,大漢皇帝陛下對本王如此厚愛,本王理應步行前往,以示尊重。」休屠王大為感動的對著一旁的黃瑜說道。

大漢皇帝詔書中將他當做匈奴單于對待,還親自出城等待,讓休屠王十分感動。

「休屠王果真明禮儀。」黃瑜抱拳恭聲道。

隨即休屠王從馬上跳下來,朝著前方疾步走去。

另一邊劉襄在渭橋邊等不來休屠王,心生疑惑,立刻命人前去檢視。

而派出去檢視的騎兵在看到疾步前進的休屠王后大吃一驚,連忙詢問原因,隨即策馬返回。

「陛下,休屠王被陛下的聖恩感動,正下馬驅步而來。」檢視的騎兵跳下馬飛速過來稟告劉襄。

「這休屠王倒是懂得禮數,不枉朕如此厚禮。」劉襄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道,隨即耐心等待起休屠王。

休屠王在走了一段時間後,終於看見了渭橋邊的儀仗:無數執戟之士在渭橋守衛,一個個衣甲鮮明,神情肅穆。百官都是峨冠博帶,大袖飄飄,恭謹地拱手肅立。

不過最吸引休屠王注意的還是隊伍兩側整裝待發的重騎兵虎騎,看著那周身披掛鎧甲的騎

士和戰馬,休屠王內心的陰影再度浮現了出來。

隨即在大漢君臣的注視下,休屠王跪了!

每走三步,便恭敬的在地上磕一個頭,然後再前行,週而復始。

「車騎將軍!前方那跪拜的人是不是匈奴的休屠王!」劉襄被休屠王的操作驚掉了下巴,疑惑地問向認識休屠王的周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