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休屠王的卑微(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路上休屠王可謂是大開眼界,源源不斷的糧車沿著大漢馳道朝著邊塞而去,隨處可見大漢百姓如同匈奴人一樣騎馬射箭,高大的水車灌溉著莊稼。
「黃校尉,本王記得大漢的小麥不是在秋天時才收穫嗎?這田地裡的小麥長勢怎麼如此好,看樣子過不了多久就能收穫了啊?」休屠王看著含穗的冬小麥不由地吃驚道。
「哈哈!那是冬小麥,每年冬天時種下,夏天時收穫。」黃瑜看著休屠王一副鄉巴佬進城的樣子,不由地笑著說道。
「冬種夏收,那夏天到冬天這段時間地裡是不是種的別的糧食作物?」休屠王好奇地問道。
「嗯,休屠王說的不錯,在收割冬小麥後,我們大漢的農戶就會在地裡種上菽(大豆)等作物。」黃瑜點了點頭說道。
「難怪大漢比我們匈奴富庶,土地每年都能創造糧食啊!」休屠王感慨道。
「休屠王這一路所看見的奇象都是陛下的聖明,正是陛下使得我大漢百姓衣食無憂!」黃瑜帶著崇敬的語氣說道。
「大漢皇帝果真是天之子啊!」休屠王佩服道。
「陛下感生,為造福大漢黎民百姓。」黃瑜恭聲說道。
休屠王點了點頭表示贊同,自從這位大漢皇帝登基以來,大漢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反倒是匈奴戰亂不止,不進反退。
「那人應當是匈奴人吧!看來他的樣子,肯定是第一次來關中。」
「嗯,看他那沒有見識的樣子,定然是在蠻夷之地生活久了!」
「為何我漢軍將士要保護一個匈奴人啊!」
「噓!這個匈奴人身份可不一般,我聽說他是匈奴名王,相當於大漢的諸侯王,這一次是入長安朝拜陛下的。」
「我大漢今日之盛世局面,蓋陛下聖明。遙想當年孝惠皇帝和高後那會,匈奴使者每次來我大漢都是趾高氣昂的,毫不將我大漢放在眼裡。」
如今其大王來我大漢都要低眉下首,不敢猖獗。可惜老夫一臂殘缺,不然的話,老夫一定要再度投軍!」一名在田間地頭休息的獨臂老農聽到休屠王的身份,不由的高聲感慨道。
「老大人曾是邊軍將士?」一名年輕人聞言好奇地問道。
「老夫曾是棘蒲侯麾下士卒,隨棘蒲侯身經百戰,憑藉戰功封夫爵位。高皇帝十年時,隨棘蒲侯出塞討伐韓信,不幸被匈奴賊子砍掉左臂,這才回家務農的。」獨臂老漢緩緩說道,對於自夫的爵位非常自豪。
楚漢戰爭後期,劉邦的兵力來源就是關中子弟,關中子弟兵隨著大漢諸將南征北戰。
沒人敢得罪關中路邊的老者,因為永遠不知道這個老者是什麼身份,他們一個個爵位高的嚇人。
「老大人如此厲害,晚生失敬了!」年輕人連忙拱手行禮以示尊重。
「哈哈!你這後生倒是知禮數,以後必能有一番作為。」獨臂老漢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說道。
「唉!這位匈奴名王為何投降了啊!若是他不投降我大漢的話,北闕上面就能多懸掛一個匈奴名王頭顱了!」年輕人看著休屠王的身影不由的大聲抱怨道。
這個年輕人抱怨的話剛好被觀察關中風土人情的休屠王給聽到了,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了一下。
「黃校尉,大漢關中民風彪悍無比啊!」休屠王打了個哈欠說道。
「休屠王請勿見怪,關中民風素來如此,自幾百年前商鞅在秦變法獎勵耕戰,這關中百姓便極為好鬥,戰鬥慾望強烈,每天內史府都要處理數十起關中打架事件。」黃瑜頗為尷尬地解釋道。
雖說他也對於休屠王的頭顱沒有掛在北闕上感到遺憾,可起碼言行上沒有表現出來。那個年輕人倒
好,直接大聲喊出來,生怕休屠王聽不見似的,這位休屠王可是能聽懂漢語的啊!
「哈哈!無妨!我大匈奴子民同樣好鬥,崇拜強者。敢問黃校尉,當初擊敗本王的虎豹騎是不是大漢關中子弟?」休屠王擺了擺手表示不在意,開口問向黃瑜。
「虎豹騎確實是由關中子弟組成的,關中子弟所組成的軍隊是我大漢諸軍戰鬥力最強的幾支軍隊之一。」黃瑜點了點頭承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