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割韭菜選手準備就緒

察。”

晁錯的這篇《河朔戍邊疏》將歷史上自己的《守邊勸農疏》和《募民實塞疏》兩篇奏疏結合了河朔情況。

分析了秦王朝戍邊政策的失誤,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動的特點。提出了徙民實邊的主張。對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體的措施。&n 要學習古代的方法,將移民按軍事建制嚴格地組織起來。

“晁錯大夫這篇奏疏寫的真是好啊!如此以來河朔所耗費的軍力民力大為減輕啊!大大減輕了朝廷的邊防負擔啊!老夫自愧不如啊!”張蒼不禁感慨道。

其餘人看了也是連連稱讚,申屠嘉也是無話可說,許文對於晁錯的仗義相助,十分的感動。

劉襄翻看著晁錯的奏疏,不由的心中嘀咕起來,這不就是生產建設兵團嘛!寓兵於民,自給自足,政策支援嘛!

“嗯,許文和晁錯的建議,朕以為可行。但在晁錯的提議上再加上一條,允許對匈奴作戰的將士憑藉自己的軍功在河朔之地換取土地,至於耕地還是放牧,全憑己願。”劉襄沉聲說道。

秦朝的軍功爵制賞賜土地,是因為當時六國還有大片的空地可供選擇。而大漢統一天下後,天下土地給百姓一分配,基本上就沒有多餘土地用來獎勵軍功將士了。

而河朔之地土地肥沃,既適合遊牧民族放牧,還適合農耕民族種地,完全可以將其中的一部分用來獎勵將士,培養一批邊塞型軍功貴族戍邊。

“陛下聖明!”許文和晁錯面露喜色,恭聲說道。

“這座在河朔修築的城就命名為朔方城,以朔方城為根基在秦趙舊址上興建朔方郡。命北地郡守郅都為朔方郡郡守,由其負責從大漢境內遷徙百姓戍邊。”

“戍邊的首要物件就是豪強大姓,有違背漢律的、直接抄沒家產充公;無違背漢律,財產過百萬的,由官員‘幫助"其販賣家產遷往朔方郡,朝廷可以酌情賞賜爵位。”

“其次就是流民和罪犯,這些年來朕處處為農戶著想,卻仍有流民和犯罪現象,這說明什麼?他們是懶漢,他們不珍惜朕的恩德,就應該讓他們戍邊,發揮自身的價值。”

“最後就普通百姓,各郡縣可徵求民意,向他們宣揚河朔之地土地肥沃,對大漢邊防的幫助,可對於他們適當的補助。”

“遷徙的數量初定為十萬人,若是不夠的話,就繼續從內地徵調人口遷徙。必須將河朔建設成為我大漢牢不可破的一部分,讓其成為進攻匈奴的前沿陣地。”劉襄緩緩說道。

“陛下聖明!”群臣齊聲喊道。

自劉邦開始漢朝就有遷徙天下豪強大姓到皇帝陵墓龐的陵邑居住的傳統。每隔一段時間,皇帝就從各郡國的上計中選出一大批豪強大姓,以賜恩的名義將他們遷徙到自己陵墓的陵邑居住。

如此豪強大姓就遠離世代耕耘,威望深厚的故土,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之中。這樣一來,這些人就失去了資本和社會基礎,很難再有所作為。

可劉襄繼位以來因為將重心放在軍隊建設和農業生產上,使得少府和國庫都無閒錢修建帝陵,便沒有利用起來“徙陵制度”這麼一個強幹弱枝的方法。

如今剛好發展朔方郡需要錢財,就從這些養了***的韭菜身上弄錢。既緩解了國庫壓力,又在地方加強了中央權威。

而對付詭計多端的豪強大姓就必須用酷吏,惡人還需惡人磨,執法剛正不阿的蒼鷹郅都無疑是最好的割韭菜選手。

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酷吏就是郅都。當初治理濟南郡,直接手起刀落,絲毫不和豪強大姓講道理,將叫的最歡的幾個家族滅口,頓時鎮住了濟南郡的豪強大姓。。

第三百一十七章 割韭菜選手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