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割韭菜選手準備就緒(第1/2頁)
章節報錯
“嗯,衛尉的提議很好,諸位愛卿有何看法?”劉襄點了點頭說道。
“陛下,臣以為不可行。臣聽聞古有齊王欲築城牆以絕四鄰強國,使得自身能高枕無憂,其看到了修築城牆的未來好處,卻沒有看到修築城牆給百姓當下的壞處。”
“大臣艾子因而借雪中餓民的故事諷諫齊王,告誡齊王不要只看到將來的好處而不惜把人民都折磨死。那樣,所謂將來的好處,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頂多也不過是望梅止渴罷了。”
“當年趙武靈王在河朔之地修築過城牆,秦始皇也在河朔之地修築過城牆,可結果呢?終究是被匈奴給佔領了。河朔乃是塞外之地,無法長久佔領,那又為何要勞民傷財呢!”申屠嘉出言反駁道。
自幼生活在秦朝統治下的他,對於這種移民戍邊,修築城牆的做法一直深惡痛絕。
“御史大夫所言不假,趙國和秦國都沒能一直守住河朔之地,讓匈奴人佔據了此地。可御史大夫卻只看到了河朔築城的壞處,未能看到其好處。”
“趙國修築城牆後,有了源源不斷的良馬來發展騎兵;胡人的騎兵在河朔之地施展不開手腳,使得趙國能夠騰出兵力來北抗燕國,西拒秦國、東抵齊國、南防楚國。”
“秦國重新修築城牆後,使得秦軍能夠以河朔之地為前沿陣地,隨時隨地的出兵攻打胡人,使得胡人不敢南下飲馬。”許文據理力爭道,面對申屠嘉毫不懼怕。
“可暴秦正是因為修築長城而激起民怨,才有了陳勝吳廣起義,即便是我大漢高皇帝也是因為徭役而反秦,民心所逆,秦才二世而亡。 無錯更新@”
“如今衛尉提議在河朔修築城牆,遷民戍邊之舉不是在掘我大漢根基嗎?難道想看到大漢各地烽煙四起嗎?”申屠嘉吹鬍子瞪眼,怒斥著許文。
“御史大夫,前秦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為過度耗費民力財力所致。可我大漢畢竟不是前秦,前秦以橫徵暴斂治理天下,我大漢以忠孝節義治理天下。”
“前秦統治期間,不僅修築長城,還修馳道、直道、靈渠,阿房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尤其是秦始皇的驪山陵墓更是勞民傷財。”
“而我大漢將國庫收入都用在了騎兵建築和農事上面,陛下甚至遲遲沒有修建自身帝陵。我大漢如今無論是士卒還是農夫生活都遠勝前秦,天下人心向漢。只要合理安排,就能不擾亂百姓生計。”許文據理力爭道。
漢朝皇帝通常會將每年國庫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自己的帝陵修建上,劉襄為了發展騎兵,選擇了遲修帝陵。
“哦?看來衛尉有錦囊妙計了,不妨說來聽聽?”申屠嘉聞言冷哼一聲,朝著許文發問道。
“這…在下也是剛剛得知河朔大捷,只想出了這個計劃,尚未想好具體方法。”許文頓時語塞住了,他倒沒有想的那麼全面。
“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申屠嘉抓住許文的短處,立馬言語攻擊道。
許文正要說些什麼,被突然出聲的晁錯給打斷。
“陛下,臣方才聽衛尉與御史大夫辯論,對於戍邊之事,頗有幾分想法,不知能否賜予臣筆墨,讓臣將腹中謀略寫出?”晁錯躬身一鞠道。
“北宮。”劉襄對著一旁的北宮伯子淡淡說道。
“是。”
北宮伯子立馬指揮宦官為晁錯搬來案几,磨好墨汁,備上毛筆和紙張。
眾人圍觀著晁錯揮筆,只見晁錯在紙上寫下“河朔戍邊疏大字,隨後洋洋灑灑的揮灑起文采來。
“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
“……種樹畜長,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也。……”
“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郡縣之民得買其爵,以自增至卿。…愚臣亡識,唯陛下財。(本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