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朕是好皇帝
章節報錯
劉襄登基以來的第一次諸侯朝會著實是錯綜複雜,使人的心情大起大落,看的眼花繚亂。
先是劉襄斥責南越王太子趙仲始,接著又是將楚王劉禮改封雲中郡,如今長沙王吳右又語出驚人的要主動削去長沙王號。
經過短暫的震驚後,代王劉恆第一個反應過來吳右的意圖,看向一臉謙遜神色的吳右,心中對於吳右不由的表示欽佩。看得破權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放下權力的人卻少之又少。 首發更新@ 長沙吳家能夠在大漢富貴這麼多年,且沒有遭到皇帝忌憚不無道理啊!
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能夠擊敗項羽,一共封了八個異姓王,來削弱項羽實力、增強自身實力。在其稱帝以後,為了穩固漢家天下,和呂后用種種方法消滅異姓功臣。七個異姓王,皆因各種罪名被殺被廢。唯獨吳芮及其子孫世襲的長沙王善始善終。
“長沙王何出此言,卿並無過錯,將長沙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朕怎能奪去長沙王號,這讓天下人如何看朕,卿這不是陷朕於不義嗎?”劉襄聞言當即起身甩袖,臉色一沉慍怒道。
在劉襄的規劃中並沒有取締長沙國的打算,一來作為穿越者的他熟知吳右的兒子就是最後一代長沙王,之後吳家便會絕嗣,從而使得長沙王位空缺;二來長沙國氣候惡劣,人口稀少,沒有反抗漢朝的實力;三來老劉家需要長沙國這麼一個異姓國來彰顯自家的聖德,讓手下的功臣們死心塌地的賣命。
“回稟陛下,臣辭去長沙王位乃是經過深思熟慮。長沙國低窪潮溼,臣的先輩都體弱多病,英年早逝,臣常自哀傷。”八壹中文網
“如今四海昇平,天下皆人心向漢,加之臣無治國之才,臣懇求陛下能賜予臣一處肥沃的封地,使得臣的家族能夠長盛。”
“臣為一己私利而損陛下之聖德,此乃臣之過錯,然臣先祖也曾於大漢有功,故厚顏無恥懇求陛下成全臣之私願,望陛下垂憐!”吳右見劉襄慍怒,立馬哭哭悽悽的說道。
長沙吳家的家訓便是“謹小慎微”,吳家長輩自幼便會對自家後代進行教誨,使得吳家子嗣一直小心做人,懂得察言觀色來躲避危險。
吳右清楚他們長沙國非有功於項也,追原破秦之功而封之。劉邦冊封他的曾祖吳芮是為了安撫天下人心,畢竟大漢說到底是繼承的秦朝天下而不是西楚天下,若是隻大封自身親信,必然不會使得天下人信服,需要他們吳家來支撐大漢門面。
加之南越國不服漢朝管教,時常侵擾,而南越國地處嶺南,不易攻打。漢朝需要長沙國作為他和南越國之間的緩衝帶,從而保證腹地的穩定。
但是隨著劉襄登基後,長沙國在劉邦呂后時期穩定存在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了。劉襄的農業改革贏得了天下中層及下層的民心、南越國被劉襄逼迫的主動內附,長沙國已然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這…長沙王吳芮確實對我漢家社稷有大功,高皇帝多有誇讚,朕理應盡力滿足卿之需求,可長沙國也不可如此草率廢除啊!”
“朕方才已然申明會守高皇帝之制,如若廢除長沙國,豈不是讓朕失信於諸王啊!這讓諸王如何看待朕啊!”劉襄一臉為難道,環視著在座諸王。
既然長沙王吳右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好意思”推辭了,只是這種事情不應該由他來直接一錘定音,他需要一個背鍋俠。
這個時候理應有一個諸侯王站起身來勸他,他再勉為其難的答應,如此才能顯示出他的帝王胸襟,對臣子的仁慈。
燕地三王和河間常山兩王沒有什麼城府並未看出劉襄的意圖,依舊傻傻的看著泣不成聲的吳右;趙王劉章倒是想要起身說話,不過被劉襄眼神制止後了;雲中王劉禮因為封國變更的問題,鬱鬱不樂,如今仍是e狀態。
如此一來做背鍋俠的重任便落在了代王劉恆身上,一時間劉襄與劉章均將。(本章未完!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朕是好皇帝
目光落在了劉恆身上。
感受到兩人目光後,劉恆心中苦澀,只能緩緩起身道:“回稟陛下,當初高皇帝安定天下後,為嘉獎有功之臣,先後共分封八位異姓王。可這八位異姓王在擁有封國後,有七位被權力矇蔽,滋生出反叛之心,高皇帝不得忍痛廢幾人王位。”
“七王有錯在先,高皇帝廢王乃無奈之舉,是為安天下百姓生計所為,為公利而汙自身,可當時天下仍有愚民詆譭高皇帝。”
“如今幾任長沙王雖皆無劣跡,對大漢忠心耿耿,可卻無法預測其後代,萬一吳家出現一名逆子,被權力矇蔽而造反,那麼就會釀成大錯,使得生民塗炭。@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臣懇請陛下為天下生民計,應長沙王之願,天下百姓斷然不會有異聲、我等諸王斷然不會有異議。”
劉恆被逼無奈的成為了劉襄的背鍋俠,到時候長沙國被廢除後,謾罵劉家過河拆橋的物件就會變成他代王劉恆,而不是皇帝劉襄。
“陛下,代王言之有理啊!萬一臣的後代出現不肖子孫,那麼就會連累整個吳家,甚至會使我吳家絕嗣啊!”吳右連忙附聲道。
他今天如果不把這個王位推出去,寢食難安啊!老劉家的皇帝太腹黑了,他可是知道當年他們長沙國北邊還有個臨江國,因為臨江王共尉是個項羽迷弟,故而在項羽烏江自刎後,沒有向他們長沙國一樣直接投降,而是負隅頑抗。
劉邦的大軍和臨江***隊僵持許久,漢軍沒有武力攻下臨江國,為了勝利,劉邦給共尉送了一封寫著“投降者存,王位不更”的書信,來瓦解共尉的鬥志,結果把人家共尉騙到漢宮後,連看都沒看直接把共尉給剁了。
當時這件事可把他曾祖吳芮給嚇壞了,一直小心翼翼做人,不敢忤逆劉氏皇帝的意願,並將這個故事一代一代傳了下來,讓吳氏後人明白劉家皇帝所謂的仁慈不過是掛在嘴邊騙人的,千萬別信。
“這…四叔都如此說了,朕若是再不答應的話,就太不把天下黎民放在心上了,朕就算不得是位好皇帝啊!長沙王,朕便准許你的請求。”劉襄思付道。
“謝陛下聖恩!”吳右感激涕零道。
“朕觀自古已來,身居富貴,能知止足者甚少。不問愚智,莫能自知,才雖不堪,強欲居職,縱有疾病,猶自勉強。公能識達大體,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為一代楷模。”
“著長沙王改封郿侯,享千戶食邑,賜三百金,出行可用諸侯王儀仗,其子入宮為郎官,居朕左右。敬之哉!”劉襄沉聲說道。。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朕是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