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臣自當勵志竭精守衛我漢家社稷。”河間王劉闢疆和常山王劉遂異口同聲的附聲道,不留痕跡的抹掉額頭的汗滴。

方才劉襄對於趙仲始的責難著實將這對難兄難弟嚇了一跳,生怕皇帝接下來就對他們兩人動手。

劉闢疆和劉遂不比其他幾個封王,兩人之父劉友在呂后臨朝稱制時期被呂后幽禁餓死,將他們這一脈除去劉氏宗族身份。是了劉襄登基後,才為他們這一脈***,並賜予了兩人諸侯王的身份。

可明眼人都知道皇帝之所以給劉遂兩兄弟諸侯王待遇,一方面是為了彰顯自身的仁德,為自己贏得民心;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將強大的趙國瓦解,使得趙國沒有威脅中央的力量。

而現趙王劉章是皇帝最寵愛的兄弟,在皇帝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皇帝的決策。

這就使得劉遂兩兄弟每天在封國裡過得膽戰心驚,生怕趙王劉章哪天將皇帝哄高興了,大手一揮給他們兩人恢復呂后時期的罪名,將常山河間重新併入趙國。

這使得劉遂和劉闢疆對於劉襄十分敬畏,畢竟兩人王位的合法依據由劉襄定奪,不像代王劉恆那般可以自豪的說他的王位是高皇帝給的。

“昔匈奴侵擾代地,河間與常山兩國最早派兵援代;去歲田祿伯征伐衛滿賊子、兩國也是積極配合大軍所需。兩王雖年輕,可辦事細膩,朕心甚慰。”

劉襄立馬對劉闢疆和劉遂兩人進行了表揚,對於他們的惶恐之態十分滿意,帝王自當讓人心生敬畏,他需要這種聽話的諸侯王來制衡代王這種根深蒂固的諸侯王。

“陛下謬讚,臣愧領。”兩人喜笑顏開道,起身躬禮。

“大漢北牆有匈奴這一強敵,故我漢家諸侯王多在北牆,是以為朕、為朝廷、為大漢而護衛。朕每日能在未央宮安榻,賴諸王之勞苦,朕這一杯酒敬燕趙之地諸王!”劉襄舉起酒杯沉聲說道。

隨即代王、趙地三王、燕地三王紛紛舉起案上灑杯。

隨著酒水下肚,燕趙諸王長舒一口氣,幾位年輕的諸侯王已然沒有了之前的惶恐。

“諸侯王自以骨肉至親,高皇帝所以廣封連城,犬牙相錯者,為磐石宗也。”

“陛下承高皇帝之制,定能上慰祖宗,下安黎民。我漢家社稷定能傳至萬代無疆。”楚王劉禮起身躬身說道。

方才劉襄肯定了北疆諸王對大漢的貢獻,安了北疆諸王的心,可卻並未提及大漢其餘的諸侯王,讓劉禮不由的有些心慌,連忙搬出劉邦,來表明自身的法理性。

吳國在呂后時期被除國,齊國隨著劉襄登上皇位而自動除國,梁國、淮陽國這些諸侯國都隨著諸呂之亂而煙消雲散,淮南王造反而被除國,如今整個大漢的劉氏諸侯國只有楚國不在北疆之地。

這讓劉禮不由的慌張,生怕自己的王位不保,畢竟劉襄這位天子自從登基以來可沒少打壓諸侯王的權利。如今南邊就他這麼一個諸侯王,已然對於大漢可有可無。

“楚王說得好!諸父昆弟為血親,休慼與共,同守社稷。這天下是高皇帝打下來的,是劉氏的,自然要由劉氏子弟來治理。外人可能會反叛大漢,可我劉氏子弟必然不會叛亂!”劉襄立馬朗聲笑著應道。&n

劉禮見狀也是喜上眉梢,以為劉襄還是顧忌顏面,並沒有撤去楚國的念頭,可是劉襄接下來的話讓劉禮一下子心掉落谷底。

“不過,昔日高皇帝封楚元王在楚,是為防楚地項氏餘黨煽動百姓反叛,為穩固漢家社稷,方派遣德高望重的楚元王治理楚地。”

“楚元王也卻實沒有辜負高皇帝之信賴,以詩書教化楚人,使得楚地成為書香之鄉,民風淳善。如今看來高皇帝的願望已然達成。”劉襄話鋒一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