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藩王利弊(第2/2頁)
章節報錯
“閩越、東甌…”劉襄閉目唸叨著。
趙仲始依舊埋頭在地,身上流出的汗水已經打溼了地面。
自己父王的小心計已經。(本章未完!
第二百八十九章 藩王利弊
被皇帝看穿了,他只有搬出閩越三國來表明他們趙家對於大漢仍然是有價值的。 首發更新@
“起來吧。”劉襄看向下方跪伏的趙仲始沉聲說道。
“謝陛下!”
趙仲始如釋重負,跪坐在跪墊上,努力讓自己氣息正常,從而不失禮節。心中感慨自己總算混過去劉襄這關了,小命今天算是保住了。
“昔秦派兵征伐百越,在閩越東甌之地設閩中郡,其雖為秦王朝的四十郡之一,然建制卻與秦制不同,僅是廢王號,改用“君長“的名號。”八壹中文網
“秦失德,閩越三國同樣起兵誅秦;高皇帝討伐項羽,三王又派兵協助;朕登基以來,閩越三國皆表臣服。三國雖未接受漢制,然其對大漢忠心耿耿。”
“南越國既已接受漢制,又移風易俗,自當遵守漢律,一切當與大漢諸郡國無異。做到朝廷法令出必行,朝廷禁規出必止。”劉襄緩緩說道。
“臣謹遵聖喻!”趙仲始連忙應道。
劉襄知道趙佗的壽命還很長,土著貴族的力量還很強大,南越徹底內附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故而這次只是想透過敲打趙仲始,來達到震懾趙佗的作用。
至於閩越三國民風彪悍,讓其臣服漢朝很容易,但要是讓其行漢制、守漢律,劉襄估計大漢的東南就會多出數萬叛軍出來,還是那種會利用山林地形遊擊的叛軍。
所以劉襄目前對於百越之地的策略仍是使南越國徹底內附,穩住閩越三國,向百越之地持續進行文化經濟輸出,從而達到百越之地徹底漢化的目的。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方能上衛國家,下安生民。高皇帝起徽細,誅暴逆,平定四海。為固我漢家天下,乃分鎮諸國,是為遵古先哲王之制,久安長治之計。”
“朕斷然不會對高皇帝之制擅加修改,我漢家社稷乃高皇帝建立,自當守高皇帝之制,方能江山社稷穩固。”劉襄朗聲說道,安撫著諸王不安的情緒。
削藩歸削藩,可還是得讓同姓宗親保持一定的實力,藩王只要用的好,就是皇帝手中的利刃,可以用來制衡外戚和文臣武將做大。
在古代王朝中,當屬漢唐明三朝最為強盛,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同樣在這三朝都有過大肆封王和削藩的現象。
而漢唐兩朝又都有外戚做大的現象。漢朝有呂后獨攬大權,唐朝有武后獨攬大權。呂后雖說大權在手,卻沒有發生王朝改姓的情況。而在武后直接廢了兒子皇位,建立了周朝。
與兩朝的宗室力量強弱也有所關聯,呂后時期劉氏封國諸多,佔據大漢半壁江山;而武后時期,李氏的宗室力量已經被大幅削弱,早期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爭、李承乾與李泰的鬥爭,加之太宗取消了封國制,使得李氏宗室根本沒有劉氏宗室那麼強大的力量來力挽乾坤。。
第二百八十九章 藩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