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中大夫此言甚好,一擊命中諸侯王造反的要害。我劉氏宗族子弟自幼便被灌輸團結宗親的思想,兄謙弟恭,叔侄和睦,彼此之間親密無間。”

“陛下登基以來更是寬厚待劉氏宗親,恢復被呂氏殘害的高皇帝諸子的宗廟,將趙孝幽王的二子封為諸侯王,對劉氏長者恭敬有禮。”

“可淮南王竟然枉負聖恩,豢養亡命之徒,意圖謀害天子,寒劉氏子弟之心。吾記得當初淮南王在長安朝覲陛下時,叔侄親密無間。”

“淮南王之所以會犯下滔天大罪,皆因淮南國地大富庶,引起說客的貪婪,不斷的蠱惑淮南王,使得淮南王墮落。”

“吾記得淮南王叛亂中,其府上有六十一名說客是從犯,若不是因為他們的貪念,淮南王定然不會謀反!”宗正劉信開口贊同道。

劉信作為劉氏宗親,對於晁錯提出的諸侯無罪,罪在說客的觀點同樣很支援,這也可以保障劉氏宗親的神聖性。

“今諸侯子嗣眾多,然而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剩下的子嗣雖然也是諸侯王的親生骨肉,卻沒有寸尺土地的封賞, 這不符合仁孝之道啊!晁中大夫的奏書甚好, 符合仁義之道啊!”張蒼開口說道。

“善!是朕考慮不周,推恩之舉理應面向劉氏宗親,而不能只拘泥於燕王一脈。中大夫晁錯上書有功,賞三百金, 賜御酒一壺。”劉襄沉聲說道。

“陛下聖明!”群臣齊聲喊道。

宣室殿的群臣明白, 從今日起大漢的諸侯國再也無法維持連城數十座,封地方圓千里的局面了。隨著時間的推移, 諸侯國都會慢慢變成毫無存在的小國。

吳楚叛亂這樣的情況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力將會進一步的加強。

數名天使也從長安動身前往大漢的各個諸侯國,將皇帝的“推恩令”傳達至每一個諸侯國。

燕王劉建四子劉義在得知皇帝將燕國一分為三, 他也被封為諸侯王之後, 欣喜若狂壞了。

有資格競爭燕王王位的是他的兩位兄長,他的母妃只是一個不受寵的妃子。他本來都做好成為普通貴族的準備了,沒有想到喜從天降, 因為兩位兄長的爭鬥,自己竟然也成為了一方諸侯王,開國家建社稷。

代國晉陽,代王宮

“代王劉恆接詔!”天使朗聲道。

劉恆連忙恭敬行禮,聆聽天使的詔書。

“詔制曰劉氏宗親:朕聞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今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

“朕不忍劉氏子弟泯然眾人,淪落市井。故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 朕且臨定其號名。如此, 劉氏子弟人人得而為王為侯, 皆可拱衛吾漢家天下。”天使朗聲道。

“臣代王劉恆接詔,叩謝陛下聖恩!”劉恆恭敬道。

“代王,陛下的詔書臣已宣讀, 臣告退!”天使躬身一禮道。

“勞煩天使了!”劉恆謙聲說道,目送著使者離去。

望著天使離去的身影, 劉恆瞬間頭痛起來了,皇帝的這道詔書可不是什麼“蜜藥”, 而是毒藥啊!

自己原先有八個兒子, 前四子因為是呂氏之女所生,而在當朝天子登基後“早夭”。剩下的四個兒子中,大兒子與兒子是竇王后所生,還有二子是別的妃子生的。

劉恆以前根本不需要考慮兩個庶子的,現在皇帝下達了詔書,肯定要給兩個庶子分封地。分多了,自己的竇王后會不滿意;分少了,天下人會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