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時期為何能大破匈奴?除了國力增長,名將如雲外,還有生產力水平的進步。

鐵製鎧甲開始大批次裝備漢軍,並逐漸成為軍中主要護具。環首大刀更成為了漢軍的標制是武器,堅韌程度領先所有文明。

利用兵器和護具在肉搏戰中的優勢抵消掉了匈奴騎兵的騎射優勢,使得缺乏鐵甲鋼刀的匈奴騎兵在近戰中一觸即潰。

長樂宮溫室殿

“臣少府酈寄拜見陛下!”酈寄恭敬一禮道。

“免禮,來人!賜座!”劉襄淡淡說道。

“謝陛下!”酈寄恭敬道,跪坐在墊子上。

“汝擔任少府有一段時間了,對於少府的諸多事物,想必有所瞭解了吧!”劉襄沉聲道。

“回稟陛下,臣已熟知少府工匠數量,器械製造,庫藏開支。”酈寄恭敬道。

“現少府有多少鐵匠?”劉襄淡淡問道。

少府是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擁有數以萬計的工匠,不論皇帝需要什麼東西,迅速就能生產出數萬件。

無論是刀槍弓弩箭矢這些軍用器械,還是粟米糧食,在少府內都是用“萬”作為單位的。

“回稟陛下,目前有八千餘名技術精湛的鐵匠。辨器,鍛鐵,淬火,錘工都很精通。”酈寄恭敬道。

“嗯,不錯!鍊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可有工匠可以鍛造出鋼來?”劉襄問道。

現在的鍊鋼技術還不成熟,鐵器的使用都是戰國才開始廣泛的,鋼的話都是將鐵摺疊鍛打,除去多餘雜質,最後製造出來的。

“這個…臣不知!”酈寄面紅耳赤地說道。

“朕知道了,你帶朕去少府,找幾名技術精湛的鐵工過來。”劉襄淡淡說道

酈寄還是更適合帶兵打仗,管理少府這種後勤機構並不擅長,劉襄也很理解酈寄,也沒有責怪他的意思。

“是,陛下請。”酈寄恭敬道。

不一會兒,劉襄在酈寄的帶領下來到了少府。

裡面的工匠都熱火朝天的幹活,不時就有東西製造出來,少府真正做到了儲備物資、生產器械、供應物資一條龍服務。

劉襄看著忙碌的工匠,不禁感慨:古代中國的智慧結晶都是掌握在政府手裡,優秀的工匠都會被吸納進古代政府,他們的經驗自然而然就流傳了下來,透過不斷的積累,使得政府的工藝水平高出民間一大截。

“陛下,這邊請!”酈寄恭敬道。

“嗯。”劉襄點了點頭說道。

仍在環視幹活的工匠,這裡給了劉襄一種後世工廠的感覺,劉襄深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少府就是大漢的科學院。

酈寄見劉襄看的認真,也不敢出聲打擾,小心翼翼的跟在後面。

“陛下,您先在這裡休息,臣去找少府工藝最精湛的鐵工過來。”酈寄恭敬道。

“嗯,去吧!”劉襄點了點頭說道。

他仍在思考如何提升大漢的鍊鋼水平,很可惜劉襄前世是個文科生,對於鍊鋼這種工藝瞭解的並不深,只知道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幾個鍊鋼方法:炒鋼法,灌鋼法,百鍊鋼法,炒鐵滲碳法等。

“陛下,這兩位就是少府最好的鐵工,都是鍛鋼的好手。”酈寄指著旁邊的兩個中年大漢恭敬道。

“參見陛下!”兩人連忙行禮道。

眼中有有著驚喜的神色,想不到他們有生之年還可以得到皇帝的召見,這是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你倆叫什麼名字?”劉襄笑著問道。

“回稟陛下,小民叫風冶(離斤)”兩人恭敬道。

“陛下,這位風冶鐵工是楚國風胡子劍師的後人,這位離斤鐵工的祖上曾經得到過歐冶子劍師的指點,都有名匠傳承。”酈寄介紹道。

“不錯!不錯!都是大家之後啊!”劉襄誇讚道。

“謝陛下誇獎!”兩人恭敬道。

“朕想大規模鍊鋼,兩位覺得困難嗎?”劉襄問道。

“回稟陛下!鍊鋼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這個我們稱之為塊鍊鐵。”

“塊鍊鐵質地軟,雜質多。接著用塊鍊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然後經過鍛打,周而反覆方能除掉雜誌,從而得到鋼。”風冶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