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趙王宮

“大王,臣有位朋友想要見大王一面,但苦於沒有門路,一直沒有得償所願。”趙王近臣周博緊張道。

“哦!是嗎?既然是你的朋友那寡人不妨一見。”趙王劉友頗為好奇道。

“可是有件難事,臣的朋友早先得罪呂家人,因此不敢貿然來王宮面見大王,不知大王可否移駕,在臣的府邸與之交流。”周博道。

“得罪過呂家人,那此人倒是值得寡人一見。”劉友思付道。

漢承秦制,如今平民還是以軍功綬爵為主要出路,察舉制和徵辟制還沒有興起,更別提科舉制了。因而就有許多人為了謀一個出路去給權貴們當門客,權貴們也大多都喜歡收養門客為自己出謀獻策。所以劉友自然認為周博是為了給自己引薦一個門客罷了,加之他是自己的近臣倒也沒有懷疑。

周博府邸

“見過趙王!”許文恭敬一禮道。

“不必多禮,寡人聽周博說你想見寡人,不知為名還是利?”劉友開門見山地問道。

“嘿嘿!天下熙攘皆為利往,廟堂蠅營皆為名來。在下為名利而來。”許文侃侃而談道。

“哦,既為名利而來,不知先生以何謀得名利啊!”劉友道。

“如今呂后一紙政令使得整個大漢雞飛狗跳,商賈人人自危,看似解決了問題,可實際卻被沒有解決問題。”

“今日商賈敢為牟利高價賣糧,他日就敢低價收糧。不知趙王以為在下說的對嗎?”許文問道。

“先生所言極是,朝廷只是下令緝拿鉅商,逼他們出售糧食,可是下面的人卻為了一己之私對一些小商人也進行捕拿。如今百姓都人人自危,農民不願努力耕種,我趙國市場也亂成一鍋粥了,不知道先生有何良策?”劉友問道。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糧食上,欲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食貴則田者利,田者利則事者眾。”

“現在應該號召天下百姓交納糧給政府,朝廷可以許諾:納糧的可以封爵,或贖罪;這樣,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農民就可以得到錢財,糧食就不會囤積而得到流通。”

“那些能交納糧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產業的人。從富有的人那裡得到貨物來供政府用,那麼貧苦百姓所擔負的賦稅就可以減輕,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補不足的,法令一頒佈百姓就能夠得益。”許文侃侃而談道。

“先生大才啊!聽先生一言,如讀十年聖賢書啊!不知道先生有何要求儘管說來,寡人一定盡力而為。”劉友聽了許文的話豁然開朗,連連稱讚。

“在下早年曾得罪呂家之人,因而不輕易與人談論政事。只是吾有一好友也是鉅商,被此事牽連,如今就在邯鄲牢獄。聽聞大王素有賢明特來獻策,如果大王真心想要感激在下的話,那就希望大王可以吩咐下屬放了在下的好友。”許文說道。

“哦!先生是為救人而來,不知先生朋友叫什麼?”劉友好奇問道。

“齊人刀間。”許文道。

“這可有點難辦,刀間是天下聞名的鉅商,商人操控糧價本就是重罪,僅靠寡人一人,即便有先生的策略恐怕也很難給其洗脫罪名。”

劉友為難道,他堂堂趙王竟然沒有權力從邯鄲牢獄釋放一個人,多少有點尷尬。

“若是加上齊王的擔保呢?”許文緩緩道。

“若是加上齊王的擔保,寡人保證可以釋放刀間。難道先生已經得到齊王的擔保了嗎?”劉友問道。

“此乃齊王親筆書信,有印章為證。”許文從袖中取出齊王書信說道。

“先生真是神通廣大啊!先生給了寡人如此大的功勞,又有齊王擔保,現在寡人就可以做主放了刀間。”

劉友承諾道,似乎為了顯示自己也是很牛,立刻就要釋放刀間。

“如此,就多謝大王。只是大王向朝廷上奏時,切勿提起在下,在下不願意和呂家有瓜葛。”許文感激道。

“寡人明白,周博你帶著先生去牢獄傳寡人的命令放了刀間。”劉友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