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是要幹什麼,還要我們這些諸侯王活嗎?”

“呂后這麼做,不就想把手伸得長點嘛!她還能再明目張膽點嗎?”

“事情全讓諸侯王幹了,名聲讓朝廷獨佔,當我們都是傻子嗎?”

“呂后還真是毒啊!這是把我們放在炭火上烤啊!非要逼寡人嗎?”

朝廷命令各諸侯國修復秦馳道的訊息傳到各諸侯國後,除了齊國,其他各國封王都破口大罵。(額,呂臺也有罵的,畢竟現在他也是世襲罔替的王,費的可是他呂國的錢。)

漢初劉邦為了穩定各諸侯國內政,派功臣出任各諸侯國國相,這時諸侯王也都年幼,沒有什麼發言權。到了呂后臨朝稱制時期,王國老臣凋零,諸王成長,諸侯王自然對朝廷的明目張膽的算計不滿。

“大王!丞相求見!”白業恭敬道。

“快請!”劉襄道。

“拜見大王。”召平恭敬一禮道。

“丞相來此,可是為了修路之事?”劉襄問道。

“大王明鑑,這修路是朝廷的策略,臣看大王絲毫沒有準備,不知道大王打算何時修路啊!”召平問道。

“咳,丞相,咋們齊國窮啊!當年項羽在齊國燒殺搶掠,田家人在齊國也為非作歹,整個齊國的經濟被破壞嚴重,先王又多病,咋們齊國就沒有好好發展啊!”劉襄吐苦水道。

劉襄可不能直接表明自己是支援修秦馳道的,不然的話,難免召平會多想。秦馳道修好後,朝廷可以沿著馳道迅速鎮壓諸侯國,諸侯國未嘗不能沿著馳道攻入長安啊!

“哼,大王如果將宮中的開支縮減一下,少和那些紳賈商,工塾匠,耍藝娼之輩來往,恐怕我齊國國庫便能殷實不少吧。”召平冷哼道。

沒錯,在召平眼裡,劉襄創辦魯班院,整天沉迷後宮,和商人來往都是不務正業。雖然這時候還沒有三教九流之分,但已經將種地和參軍之外的職業貶低了,這時候儒家還沒有成為主流思想,因而讀書也要靠後排。

“丞相教訓的事!可寡人過不慣苦日子啊!不如向百姓多徵收點賦稅吧。”劉襄試探著問道。

“大王糊塗啊,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朝廷規定的什伍稅一不能更改,如果私自加稅被朝廷發現了,這可是重罪啊!”

“大王如果再不支援修路,臣就要上奏朝廷,大王還是好好想想吧,畢竟高皇帝子孫眾多。”召平話語中威脅道。

朝廷派往各諸侯國的丞相的權利非常大,起著監視諸王的作用,諸王雖然掌握了王國大部分力量,仍然對呂后統治下的朝廷十分忌憚。

“寡人支援修路,齊國國庫錢財由丞相負責調動,寡人絕不干涉。希望丞相早日做出業績,給朝廷看看。”劉襄想了想說道。

“臣謝大王信任,臣會手把手督促修路之事。”召平拱手一禮道,眼中帶著對劉襄的不屑,不過隱藏的很好。

雖然隱藏的好,但劉襄也是注意到了,心裡冷笑了一下,他就是要讓呂后,召平覺得他貪財好色、欺軟怕硬,如此才能放鬆對他的警惕。

“好,丞相沒有事的話,就離去吧,寡人還有要事要處理呢。”劉襄冷冷道。

“微臣告退。”召平躬身一禮退去。

“真是個廢物,如果不是投了個好胎,估計什麼也不是,不過是從國庫撥錢修路,就跟割他的肉一樣。不過也好,老夫在齊國也不必顧忌什麼。”召平心中暗罵道。

召平徵得劉襄同意後,開始大刀闊斧的修路了,不得不說,這召平雖然年齡大了,可幹活還真是一把好手,帶著民夫們從膠東郡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召平離開臨淄後,劉襄將臨淄六百石以上的官員集合了起來,打算替百姓做點事。

“雖然已經冬天了,丞相還是帶著民夫們修路,這種精神很可貴,值得每一位臣子學習。丞相給你們做了個表率啊!你們也要努力成為齊國的模仿官吏。”

“寡人決定,凡六百石官員,每月需要定期施粥,不得間斷,以此顯示寡人愛民。”劉襄緩緩道。

“齊王睿智!”

這是所有官員聽到這話後的第一反應,朝廷用諸王的錢來博名聲,齊王直接現學現用,又用他們博名聲。

“諸位有什麼意見嗎?”劉襄說道。

“臣等遵命。”

群臣自認倒黴,反正施粥就施粥也沒什麼大不了,反正粥是可以弄稀的呀!

“嗯,既然大家沒異議,那就從今天開始吧,如果寡人發現以稀粥充事,決不輕饒。”劉襄說道。

“大王放心,臣等一定盡力而為。”群臣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