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商賈也算加入了龍山商幫,這些商賈有經營礦業的,有專職販賣的,有從事鹽鐵行業的,基本上齊國各行業的商人算是初步聯合了起來。

“恭喜大王,只要這些商賈嚐到甜頭,那麼他們就會大量的將銅錢存放在我們這邊,我們只要稍加運作,那麼商人們也不能偷奸耍滑了。”許文說道。

劉襄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模仿後世的某些電商,先給予使用者好處,等到使用者離不開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隨意宰割使用者了。典型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劉襄知道在古代光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是很難保證市場正常,畢竟資訊傳遞極為不便。但如果設定一個可以影響到所有商人的民間組織,政府在後面操控,這樣就可以對市場有了更好的掌握。

“必須要讓他們感受到這個龍山商幫的其他好處,使得龍山商幫更加強大,透過龍山商幫來影響到整個大漢王朝。”

“政府近幾年國庫收入還是不錯,當年秦朝留下來的馳道也需要修復一下,多撥點錢財。秦馳道雖然荒廢了,但畢竟還是有利於和大漢各地的貿易往來,只要開始動工,不少人就會有工作了,我齊國的往來貿易也能更好的發展。這件事如果做好了,也是利國利民啊!”劉襄緩緩道。

秦馳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了加強對天下的掌控,下令修建的,也就是“車同軌”。

《漢書•賈山傳》中對秦馳道有如下敘述:“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由此可見當年的秦馳道遍及天下,而且有利於車馬長途奔波。

“大王所言極是,可惜如今秦馳道破壞比較嚴重,而且我們如此興師動眾,可是有違朝廷的方針啊!”許文緩緩道。

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就算是皇帝也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馳道被廢弛了。而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軌路”,有的在戰爭中被毀,其餘的絕大部分也在戰後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

漢朝的經濟到了很久以後才復甦,加之在漢武帝之前一直實行黃老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軌路”。加上秦朝的馳道也太寬了,因此在後來經濟復甦中,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

漢朝初期的郡國並行制,也阻礙了秦馳道的發展,各諸侯國百姓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諸侯自然也不願意中央透過馳道來過多的干涉自身。頗有點近代民國各路軍閥在自己的地盤修建不同規格鐵路的味道,都是為了達到地方割據的目的。

“無妨,寡人會借他人之口在朝堂之上說出此事,經過這麼多年的修養生息,我大漢也該活動一下筋骨了,不然時間久了,恐怕匈奴以為我們都不會走路了。秦朝當年可以痛擊匈奴,我大漢也可以痛擊匈奴的。”劉襄說道。

“大王,此事恐怕還是要從長計議的,畢竟前朝可是亡於暴政的啊!那陳勝吳廣不也是民夫出身,我朝一向以秦為鑑啊!”許文看見劉襄如此激進勸道。

“只是將秦朝原有的馳道修補一下,並不是要修新的馳道。寡人自然是知道深淺的,完全可以先從富庶之地開始修,貧瘠之地可以緩修,吳國、梁國這樣的富庶之國必然是要修的,而像代國這樣的諸侯國可以緩修的。”

“至於匈奴問題嘛,許兄放心,寡人自然明白敵我實力差距的。不會輕易和匈奴交惡的,只是不能馬放南山罷了。”劉襄緩緩道。

隋末天下大亂,李唐經過幾年拼殺最終一統天下,可惜又發生玄武門事件。突厥趁唐朝不穩大舉入侵,逼迫唐太宗李世民簽訂渭水之盟,這時的唐朝也和漢朝一樣一窮二白,然而唐太宗用了三年就大敗突厥,一雪前恥,而漢朝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才做到。如今距離白登之圍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唐朝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大漢不能提前做到呢。

惠帝和呂后時期雖然經濟得到了恢復,可以政治上卻越來越束手束腳,諸侯問題沒有及時控制,文景兩朝才慢慢讓中央重新擁有權威,得以向匈奴亮劍。

“臣明白,若是無事的話,臣就收拾一下,動身前往吳國了。”許文道。

“嗯,寡人這邊暫時沒有什麼大事,許兄放心去吧,願許兄可以馬到功成。”劉襄道。

劉襄也實在是缺少人才啊!可惜漢初百廢待興,有幾人能靜下心來讀書,人才也不多,就只有那麼幾個,還各為其主。

“可惜晁錯、賈誼、袁盎都還年幼,不然的話,寡人倒是可以收攬這幾人啊!不過也沒事,讓他們先發育一下,等過幾年寡人稱帝了,都會被寡人的龍霸之氣吸引過來的。哈哈哈哈”劉襄心中自我安慰道。

長安未央宮前殿朝會

“稟太皇太后,臣有本上奏。”曲周侯酈寄起身站到中央道。

曲周侯酈寄如今也算是大漢的風雲人物,自從他繼承了父親酈商的爵位後,和呂祿交好,平日裡為呂祿出謀獻策;而且對於老臣們也表現的特別敬重,老臣們也都看他很順眼,從而在朝堂上混的風生水起。

“講。”呂后威嚴道。

“我朝歷經高皇帝,孝惠皇帝兩朝,今我大漢經濟有所起色,百姓安居樂業。然往來交通不便,我大漢疆域廣闊,前朝馳道廢馳,不利於貨物運輸,百姓苦不堪言,臣請求整修馳道。”酈寄朗聲道。

“臣附議,此舉可加強我大漢各地的聯絡,朝廷可以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呂祿附議道。

此事明顯是酈寄事先和呂祿商量好的,兩人此時在朝堂上一唱一和。

“太皇太后,萬萬不可啊!此舉勞民傷財,我大漢可不能重蹈前朝覆轍啊!我朝奉行黃老之學,蕭何、曹參兩位丞相都認為這才是我大漢的國策啊!”陸賈說道。

陸賈是黃老之學的推崇者,提出“夫道莫大於無為”,無為而治的支持者。修建馳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陸賈自然表示反對。

“太皇太后,如今有的地區經濟富庶,有的地區經濟貧困,可以先讓發達的地區先修起來,若是產生了效益,可以讓商賈出錢來幫落後地區修路,同時對那些商賈進行嘉賞。”酈寄道。

“嗯,那就讓諸侯國先修復前朝馳道,來加強與中央的聯絡吧。至於朝廷管轄的各郡縣暫不翻修,繼續與民休息。”呂后思付道。

呂后心想這富庶的肯定是各諸侯國啊!朝廷肯定沒錢啊!反正他們財政獨立,朝廷又不用補貼他們,幹嘛有便宜不佔呢。

“臣等遵命。”群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