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釀酒(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次秋收活動就以劉襄訓斥群臣而結束,劉襄幸虧平時還有鍛鍊,才沒有出醜,不然都不好意思訓斥群臣。
回到宮裡後,劉襄吩咐下人將自己收割的粟碾成小米,給自己煮一碗粟米粥嚐嚐。
“磨快點,庖廚還等著呢!一會耽誤了大王用膳,有你好受的。”
“大人放心,這個去殼很快,馬上就好。”
兩名雜役對話著,地位低的那個雜役邊說邊指揮著驢磨著粟,很快就把粟分成了糠和小米,地位高的雜役連忙送到後廚去了。
“大王!這是您親自割的粟米做的粟米粥。”白業恭恭敬敬的端給劉襄。
“哦!寡人嚐嚐。”
“嗯,聞著真香!”
“不錯!不錯!今年的粟米真的不錯啊!”劉襄邊喝邊說道。
“沒錯!這幾日各郡都是大豐收,常平倉的粟糧堆的快要溢位來了,祝大人正為這件事情發愁了。”白業道。
“哦,看來朝廷今年推行的《貴粟論》的政策很成功啊!百姓都踴躍交糧,只要堅持下去,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一定會更高的。”劉襄點了點頭道。
“不過那麼多糧食堆在倉庫裡也是浪費啊!還是要利用起來的。”劉襄心中思考著。
“有了,用來釀酒吧!”劉襄忽然想到了個主意。
《漢書》當中記載,西漢時期的釀酒情況是“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現在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一般就十幾度左右,喝著並不怎麼盡興,沒有高純度的蒸餾酒。
在宋朝之前,中國的武德還是比較昌盛的。漢承秦制,秦人的耕戰精神也被漢人繼承了,如果有烈酒的話,想必會大受歡迎的。
酒在三代是作為祭祀用品存在的,東周時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到了西漢時期已經成為市場上常見之物。
酒業在西漢有了蓬勃的發展,武帝為了籌集軍費首創“榷酒政策”,壟斷酒業,可見西漢時酒業的利潤是很可觀。
漢代的權貴們自然也是非常好酒,漢高祖劉邦在天下基本平定與未央宮建成之後“置酒雒陽南宮”與“置酒未央前殿”大宴諸侯群臣。
高祖十二年十月,劉邦平英布叛亂,移駕北歸,路過沛縣時,“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足見漢初宮廷宴會飲酒頻繁。
“白業,傳祝午和魏勃兩位大人過來,就說寡人在文景臺請他們喝粥。”劉襄道。
“是。”白業轉身離去。
現在劉章和駟鈞、朱昕在長安,許文在邯鄲,刀間在廣陵,留在臨淄的只有祝午和魏勃了。
“大王!”魏勃和祝午兩人恭敬一禮道。
“兩位來了,快快落座。”
“來人給兩位大人上粥!”劉襄道。
立刻有侍女端來粟米粥,兩人連忙接住。
“謝大王!”兩人道。
“快嚐嚐吧!一會涼了就不好喝了。”劉襄道。
“嗯,真不錯!大王是今天的粟米熬的嗎?”祝午問道。
“不錯,祝老猜的不錯!寡人聽說今年齊國糧食大豐收?”劉襄道。
“沒錯,臣最近正在加修新糧倉,用來儲備糧食。”祝午道。
“可以,不過寡人覺得糧食就這麼放在倉庫有點太浪費了。”劉襄惋惜道。
“不知大王有什麼想法?”祝午問道。
“魏勃將軍的酒量如何?”劉襄沒有回答休息的問題,反問魏勃。
“飲酒石餘。”魏勃自豪的回答道。
在漢代,石也作為容量單位,一石等於20000毫升,也就是2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