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很快就發現是自己把交子想簡單了,古代到了北宋才出現交子並不是沒有道理。

他雖然改進了造紙術,但是印刷術還沒有產生,根本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交子,防偽技術更是一個問題。北宋雖然積貧積弱,但經濟和技術水平卻處於世界頂尖水平,每年的鑄幣量巨大,甚至出現錢荒,種種原因下才在北宋誕生了交子。

“白業,替寡人找幾找幾名刻印章的工匠過來。來的時候把他們平時用的工具都帶上,對了還有紙和墨水來帶上。”劉襄吩咐道。

“是!”白業躬身道。

“嗯,下去吧!”劉襄大手一揮道。

劉襄很是苦惱,自已身邊的人才還是太少了,每件事都有他自己來考慮。看看人家漢武帝打仗有衛青、霍去病;治國有主父偃、公孫弘;外交有張騫、蘇武;經濟有桑弘羊;刑法有張湯等人,真是人才濟濟。

然後看看自己,祝午就是分高輩、魏勃雖然能打仗、但現在也沒仗給他打了。唯一的兩個智囊,一個還被他派到長安去了,就只能許文還算有用,平時能幫幫自己。

“唉!這啥齊王啊!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啊!”劉襄心中一萬個草泥馬踏過。

“大王,工匠帶來了。”白業的話打斷了劉襄的思考。

“啊!這麼快?”劉襄問道。

“啟稟大王!王宮就有擅長刻碑石的。”白業答道。

“額,是嗎?你們幾個把東西都帶來了嗎?”

劉襄尷尬的問道,實在是王宮內的職務就一大堆,他根本就記不住王宮裡都有啥型別的工匠。

“回稟大王!都帶來了。”工匠中為首的人答道。

“嗯,帶上工具和寡人來殿外”劉襄緩緩道。

“是!”為首工匠答道。

殿外,劉襄先讓他們刻了一遍印章,以便自己回想雕版印刷術是怎麼應用的。

“好!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劉襄問向為首的工匠。

“稟大王,小人叫李華。”

聽到大王問自己的名字,工匠激動的答道。

“李華?寫給寡人看看?”劉襄道。

這名工匠還勉強能寫自己的名字,歪歪斜斜的用小篆寫在了紙上。

劉襄看後一楞,什麼鬼!這個名字轉化成簡體字,不就是前世高考英語卷子上從來不會寫作文的主人公嗎?這名字一點也不吉利,前世自己可是被英語折磨的死去活來。

工匠看見劉襄面色一沉,整個人的心都提起來,難道自己的名字犯了什麼忌諱。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凡文字中遇到本朝皇帝或尊者的名字,均要回避而不用,這一傳統從周朝一直延續至清末,舉國之人都要遵守。比如漢武帝劉徹時就將“徹侯”改為“通侯”,光武帝劉秀將“秀才”改為“茂才”。

“沒事,不必緊張,只是寡人看見你的名字想到了一些事情,有點走神。這樣吧!寡人重新賜你一個名字吧。”

“嗯…就叫李升吧!”劉襄思付道。

“李升”算是紀念後世活字印刷的發明者“畢昇”了吧,畢竟後面還要搞活字印刷術的。

“謝大王賜名!”李升欣喜若狂,他的心情一下從地獄升到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