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交子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論貴粟疏》在大漢很快推廣了,商人和農民都覺得滿足。商人被朝廷之前的大動靜嚇壞了,而現在上交糧食可以贖罪,甚至還可以謀取爵位;農民也覺得好,糧食價格得到了保證,可以減輕賦稅,於是他們也更加積極的生產。
“老李頭!去田裡除草啊!”
“對喲!今年老天爺開眼,風調雨順,怎麼能不賣力點啊!”
“對了!聽說官府貼告示:納糧可以封爵和贖罪,您兒子讀過幾年書,認識幾個字,是真的嗎?”
“是真的!我家狗蛋都和我念叨好幾遍了,他每天都會去看看田裡的粟長的怎麼樣了!”
“哈哈!”
這是臨淄郊外兩位農民樸實的對話,古代的農民全靠天吃飯,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吃飽飯活下去。
歷朝歷代最苦的就是農民,幹最重的活,掙最少的錢,還要遭受水旱災害。一旦天有不測風雲,就可能會家破人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劉襄看著田間勞作的百姓感慨道。
“大王仁慈!”白業在一旁說道。
“哈哈!我這就叫仁慈了!不過感慨了幾句,卻沒有為他們真心付出過什麼。”劉襄自嘲道。
他的心裡盤算著找個合適的機會在大漢掀起農業生產革命,給大漢的農民減輕負擔,增加糧食產量。
“大王前幾日不是將那些從商人身上沒收的家產全花在了農夫身上嗎?怎麼能說沒有做什麼呢?”白業說道。
“唉!杯水車薪罷了。商人們,大的囤積貨物,獲取加倍的利息;小的開設店鋪,販賣貨物,用特殊手段獲取利益。趁官府急需貨物的機會,所賣物品的價格就成倍抬高。”
“沒有農夫的勞苦,卻佔有非常豐厚的利潤。所以商人雖然被世人鄙視,卻總有人去經商。”劉襄感慨道。
“大王是不是決定打擊商人?”
白業眼中一亮問道,白業也是典型的重農抑商主義者,對於商人也是十分厭惡。而劉襄卻一向在齊國反對大規模抑商,這讓白業很不解。
“不,每個行業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只要它不逾越市場規律,給這個社會帶來危害,寡人就不會去為了發展一個行業來打壓一個行業的。”
“寡人真正厭惡的是那些高利貸商人,他們是真的可憎,交賦稅的時候,農夫經常半價賤賣糧食,為了生計經常以加倍的利息借債,社會上就出現了賣田地房屋、賣妻子兒女來還債的事情。”劉襄緩緩道。
“大王聖明!”白業拱手道。
“嗯,刀間先生動身沒有?”劉襄問道。
“刀間先生正在秘密運輸銅錢,由於所需銅錢極重,所以運輸較慢,刀間先生為了安全起見還沒有動身。”白業道。
現在的銅錢的價值取決於銅錢的重量,商人往往要攜帶大量的銅錢運輸十分不方便,而且容易遇見強盜搶劫。
當時漢朝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輕盈方便的貨幣,漢武帝發行就發行過白鹿皮幣。東漢末年孫權為了籌備軍餉,發行新貨幣,一枚12克的“大泉五百”可以兌換500枚五銖錢。當然這些輕盈的大額貨幣都是為了斂財用的。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啊!銅錢沒有安全運輸到位,刀間先生也無法動身前往。”劉襄道。
劉襄腦海裡想著,現在要是和21世紀一樣可以電子支付多好啊!實在不行紙幣也行啊!
“對啊紙幣!”劉襄興奮道。
“大王?”白業疑惑問道。
劉襄腦子突然冒出了“交子”這一貨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