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王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肥死了,他是劉邦的長子。劉邦是中國歷史第一位平民皇帝,傳統的宗族觀念對他影響也沒有傳統貴族那麼深,但他作為皇帝必須遵循傳統的宗族觀念,他也只能在其他方面給劉肥補償,皇位必然與他無緣,所以給了他齊國。
這塊從姜太公建國開始便是富庶之地,而且是漢朝的腹地,不必擔憂匈奴的侵擾,惠帝劉盈也平日對其十分敬重,可見高皇帝真的很愛他的長子,只可惜他是庶出。
劉襄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齊王,但他並不怎麼開心。劉襄的內心有一個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他不屬於這個時代,他是一個穿越者,一個靈魂屬於21世紀大一歷史新生。
具體怎麼穿越的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唯一有印象的就是穿越前寫過一篇有關劉襄的論文,結果命運就是這麼奇妙,他從局外人變為戲中人。
歷史上的劉襄也算得上少年英雄了,他的兄弟劉章在長安鏟呂,他從齊國起兵,威震天下。可惜被功臣集團忌憚,周勃,陳平等人最終擁立代王劉恆為帝,他從齊國雄心壯志的來長安,又灰頭土臉的回齊國,最終和他的父親一樣氣急攻心,英年早逝。
劉肥已經埋葬了,就埋在了臨淄的郊外。劉襄哭的很傷心,兩世為人,為劉肥哭泣,為歷史上的劉襄哭泣。
《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但從《史記》,《漢書》來看,漢初幾位皇帝(包括武帝)從出殯到埋葬不會超過一個月,所以推測劉肥應該下葬時間挺早的。
齊王宮內
“大王,長安來的天子使者在正廳等您。”一名隨從趕來向劉襄稟報。
“知道了,告訴使者,寡人隨後就到。”劉襄淡淡道,吩咐左右侍女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便是接見使者。
“是!”
“劉襄接詔。”
詔曰:“壬子年十月,朕聞齊王兄病逝,深感悲痛,特賜諡號齊悼惠王。封王太子劉襄為齊王,願其保齊地安寧太平,欽此!”
“臣劉襄,叩謝天恩!”
“齊王,陛下的詔命微臣已經傳達了,微臣告辭!”這位天子特使恭敬的向劉襄一拜,轉身離去。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認為傳統“王”的稱謂已不足以表達自身的偉大,遂規定君主稱“皇帝”,自稱為“朕”,命令稱作“制”或“詔”,以為君主專屬,其它任何人僭越都是死罪。
秦時聖旨的格式和內容尚不規範,漢承秦制,進一步完善了皇帝制度,其聖旨主要分為策書、制書、詔書、戒書四類,開頭一般為: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次日齊王宮
“白業替寡人請朱昕,許文兩位先生來王宮與寡人一敘舊情!”劉襄對主殿王座旁的侍從說道。
白業的父輩跟隨陳豨叛亂,陳豨兵敗後白業全族被高皇帝貶為奴,他自幼侍奉劉襄讀書,做事機靈,深得劉襄寵幸。
朱昕,許文皆是齊地才子,劉襄在遊歷民間時結識,相見恨晚,結為知己。
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吸引諸子百家前往齊國,孟子,申不害,荀子等大賢都在稷下學宮講學,齊地學風昌盛。
稷下學宮在當時既為齊國政府提供智囊團,講學又教化齊國百姓。後來稷下學宮雖然衰落,但它得影響對齊國卻是深遠的,曹參的黃老之學都是從齊地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