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遠慮與近憂(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難道不怕,那弗蘭斯再出一位那坡裡嗯?
聽說弗蘭斯之百姓,無不懷念其舊主那坡裡嗯,而此人尚有侄輩流亡他國;倘若布夷一意孤行勞師遠征,一旦時局生變,那坡裡嗯之侄振臂一呼,想必應者如雲!
如此一來,布夷剛剛在泰西諸國之間建立的均衡態勢,則有傾覆之危!”
“拿破崙三世貌似跟我現在差不多大,指望年紀這麼小的一個廢柴,去恢復弗蘭斯第一帝國的榮光麼?”
李雲棠心中暗暗反駁了一句,雖然拿破崙三世確實是依靠“拿破崙”這個姓氏當上的總統,但人家跟佈列提國的矛盾,卻沒他叔叔當皇帝時那麼大,甚至後來兩國還一起揍了毛子。
但另一方面,李雲棠又不得不承認張憲秋前面的觀點——老皇帝前瞻性地攻滅東籲,將其國變成了大漢的緬甸都司,駐紮在緬甸的漢軍,就對天竺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短時間內,駐紮在天竺的布軍應處守勢,要是敢出來,說不定被在側的漢軍偷了家。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漢軍,尚保留著相當的戰鬥力,起碼有些十五萬以上的合格封建軍隊。
軍備方面,雖然大部分依然裝備的老式燧發槍,但已經零星地開始研發、試用擊發槍,前裝滑膛炮的技術,則與西方不遑多讓。
而戰鬥意志方面,則比“見賊而逃者為上勇,望風而逃者為中勇,誤聽而逃者為下勇”的那批人,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雖然說破了大天也是封建軍隊,但封建軍隊之間,也有差距!
在李雲棠的記憶裡:英國人的對手中,其他諸如錫克、波斯、祖魯、緬甸、蘇丹、阿富汗等國,都或多或少給英軍造成了一千至幾千不等的陣亡;唯有我大清這個特例,一場戰爭下來,殺敵兩位數。
而漢軍有平緬的戰績在前,若是以英緬戰爭為對比,漢軍應不比現在的天竺佈列提軍要差;當然,歷史有了些許改變,大漢朝還沒建立的時候,太祖皇帝便著手經營緬越,其地久沐漢化,滅東籲的阻力,比歷史上要小許多。
“天使,布夷近期或許沒有覬覦我天朝的打算,但收集《紀要》一類的書籍,顯然是對我朝有所遠謀!”
見李雲棠緘口不言,臉上表情確實變幻個不停,張憲秋終於還是出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前者也很快給出了答覆:
“張局總與我所見略同,我這就回宮,將此事上稟皇爺,定要勸得皇爺知曉嚴查入境之布夷,以及遣使通傳至各省、各都司,嚴禁此類書籍流出!”
“天使且慢,布夷竊書一事尚屬遠慮,眼下卑職這裡,或許有一樁近憂,天大的近憂!”
張憲秋一手拉住了意欲離去的李雲棠,聲音陡然提高了半調,而另一隻手則從懷裡掏出了一疊毛了邊的羊皮紙,同時又介紹到:
“此布夷之航海日誌,其中有處蹊蹺,卑職不得不重視!”
航海日誌?
李雲棠不知什麼事情這麼嚴重,望著那疊黃紙最上面一頁上所寫的單詞“logbook”,臉色逐漸陰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