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女兒這麼大了,也未曾服侍過母后,今日便讓女兒......”

眼見自己女兒的手探來,懿安太后本能的生出一股排斥,抬出一肘打斷了其動作,嘴上則斥道:

“若是你是想要勸哀家,收回結親的打算,便不必費勁了!”

與此同時,被灑在肩頸處的皂液,失去了人手的牽引後,便在重力的作用下,順著太后身前那令人驚心動魄的純天然弧度,劃出一道絕美的曲線,最後滑落在浴湯中,消弭於無形。

其間留下若隱若現的白色流痕,則昭示著它們曾經來過。

被母親激烈拒絕的坤安公主,有些弄不清情形,痴立於原地;而背過身子的太后,也有難言之隱。

懿安太后現今不過三十又一,正屬於風華正茂的年紀;而先帝驟亡前,則將滿天命;有著近二十歲的年齡差距,這位太后自然不可能是先帝的元配。

乾盛皇帝的髮妻,乃是他做儲君時的太孫妃,其人轉正為皇后不過數年,便撒手人寰,如今棺槨停在大行皇帝的陵寢中,已經安息了十幾載。

後來先帝就是看著高氏美麗,將時年十幾歲的高氏納為皇后;但成婚之後他發現,新娶的皇后不甚如意。

對閨中一竅不通不說,還絲毫沒有學習的意思;行事一板一眼,了無樂趣。

即使動了粗,也未能逼這新後屈服;天子自有天子的傲氣,得不到人主動侍奉,便轉而尋覓新歡。

在家暴與冷落的雙重打擊之下,懿安太后的心中遭受重創;逐漸不願意任何人,觸碰自己的敏感之處。

因此丈夫死後,懿安太后未有半點傷心,反而覺得十分暢快;不過她心中始終認為女子應當守節,絕不肯效仿趙姬、武后等,用紅杏出牆的行為,來報復大行皇帝。

短暫地回憶過自己前半生後,懿安太后慘笑一聲,嘆道:“人生在世,哪有那麼多選擇,你既然生在帝王家,這便是你的命;既然是命,便得認......”

“哀家便是一時沒想明白,不願學那婉轉承歡的技巧,才落得......”

最後半句話還未說出口,懿安太后已經以手扶額,將那句“連個皇子也生不下來”埋到了心底。

“母后——”

坤安公主的一聲輕喚,令懿安太后暫時按下了心中的惆悵;後者指了指一個載滿了金玉裝飾器物的木架說道:“右側第三格有一冊書,你拿過來罷。”

李媺嬋隨即聽從吩咐,不一會兒便尋得了書籍,返回之時隨手翻看了幾頁,沒想到上面盡是一些——

未著片縷、顛鸞倒鳳的男女圖片;她登時羞紅了臉,一把將冊子扔出老遠,嗔道:

“母后,這......”

回答公主的,是懿安太后一聲平靜的勸告:“多學學罷,既然將要嫁人,懂得侍奉夫君,必是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