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太后見女兒並未撒謊,只輕斥了一句便不再追究;畢竟任她再心思縝密,也想不到從未忤逆自己意思的女兒,會把母女私下的話談,向外人和盤托出。

閉目緩神片刻後,懿安太后攏了一縷髮絲,在如蔥的玉指上繞了一圈,而後微微側過腦袋,用僅有二人聽得見的聲音詢問:“那日我與你說的婚事,考慮地如何了?”

“母后,那襄城王家的嶽駿,生的又醜又肥......”

“生的好看又有何用!”

懿安太后雖駁斥地斬釘截鐵,但話語之中卻鮮見的帶有些幽怨。

也難怪如此,漫漫長夜之中,她既不能像那些浪蕩嫠婦,用冰冷的玉杵消愁;更不能違背被自己奉為圭臬的禮義廉恥,去尋找什麼面首。

心中困苦,無人能知;體膚之難,無人能解......

如果僅此而已,也就罷了;朝堂上的局勢,也可預見地朝不利太后的方向發展。

皇帝業已十五歲,留給這位太后垂簾聽政的時間不會太多;如何處理與皇帝的關係,也是急需考慮的事情。

是向前幾日那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皇帝儘量緩和關係;還是聯合即將帶兵回京的高孝恭,再來一場“清君側”!

懿安太后無法抉擇。

前者是將命運交付在他人手上,雖然皇帝看上去並非狠戾之人,但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行酷烈之舉?

後者不像先前的政變,風險要大得多;畢竟皇帝手中,不單有訓練有素的禁軍,亦有久經沙場的宿將;若是一招不慎,便有可能面臨毀家滅族之災。

所以太后迫不及待地,要破壞皇帝於襄城王的關係;即使不能讓雙方立即猜忌,也要讓他們心中,紮下不信任的種子。

可自己不成器的女兒,卻整日想那些夫君是否英俊的問題,如此不顧大局,讓這位太后頭疼不已。

“此事我意已決,由不得你!”

泡乏了的太后丟下句狠話,將側靠的身子微微正起;身軀便隨之出水至肋弓上下,此時的浴桶卻像是漏底了一般,裡面的水位肉眼可見地下降了一分。

若是李雲棠在側看到這一幕,少不了感慨一番;太后這部分的排水量,可是相當的驚人!

可惜的是,這副光景落不到他眼裡,但卻完完全全地映在了坤安公主的眸子中,並將羞地她桃腮通紅,櫻口微張。

感受到女兒的目光後,懿安太后的回擊也是相當潑辣:“看些什麼,幼時未曾餵養過你,今日你是想透過細看,來彌補幼時的損失?”

坤安公主尚未有什麼反應,屏風外卻傳來一小聲嗤笑。

懿安太后驟然起身,玲瓏有致的身材,被其隨手抓來的一層輕紗裹上,緊接著她厲聲喝道:

“發笑之人,先掌嘴四十,再趕出去,杖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