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李少傑在訓練霍子航的時候那般。

這種偏激的狂亂,不是無腦降智的瘋狂。

而是一種極致理性的,偏執的瘋狂。

這才是哥特式音樂藝術令人沉迷的地方。

它不是生化殭屍。

更像是漢尼拔式的人物。

正是需要無比的細膩,用細微之處的冰冷美感去詮釋。

才能更好的為這一場音樂劇做好陪襯。

舞美的設計,重中之重。

所以,服道化的師傅會非常虛心的來請教李少傑。

“燭臺是不錯,但你這個燭臺與牆壁連線的這個燭臺座設計的就有點浮誇了。”

李少傑皺著眉,看著手裡燭臺後面與牆壁連線的裝飾。

&n大的一個惡魔頭......

搖了搖頭,有些為難的開口說道。

“我知道你很想盡全力的從細節處為表演服務,但實際上太過於浮誇的設計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我也知道,但是如果不浮誇一點,這燭臺這部分的細節並不會對觀眾有多少影響。”

道具師也不惱,而是撓了撓頭,苦笑的說了一聲。

李少傑點了點頭。

師傅說的也確實是問題的所在。

之所以音樂劇服道化極其重要,正是因為音樂劇是需要著重展示故事內容的。

代入感十分重要。

而音樂劇的代入感從哪裡而來?

是演技?

是音樂?

其實更多的是服道化。

也就是舞臺佈置,場景設計,靠著一個又一個道具上的細節,去對觀眾產生一種暗示性的引導。

比如你在舞臺中間放一個太極標誌的丹爐,牽一頭牛,上面坐個童子,搖著蒲扇,吹點乾冰在舞臺面上,主角登場再穿一身古裝,手持長劍,音樂裡敲幾聲編鐘。

觀眾們就很容易代入到一個類似於古風仙俠類的故事背景之中。

如果這種暗示性引導的元素過於渺小,就很難讓觀眾產生“場景共鳴與代入”。

但如果設計過於浮誇的話,從整體的美學角度來考慮,也是非常畫蛇添足的。

比如,在之前古風仙俠故事的場景上,再懸掛tm幾把飛劍,或者直接讓演員踩著飛劍,吊著威亞進場.......

&n刻意了,反而十分出戲。

李少傑目前遇到的就是類似的事情。

“而且,如果所有的燭臺都這麼設計的話,實在是太費錢了。”

李少傑還是決定,否定這個設計。

“可是,如果這個燭臺地方不下點功夫設計的話,那在魅影入場的時候實在很單調,因為場景要求上來說,在這個過場道路,與女主角對唱的這段,是一定要凸顯出女主第一次來到魅影地盤時的那種......情感。”

設計師也開始為難了。

作為魅影居住的地下湖心的第一次登場。

全音樂劇的第四場《地下迷宮》的場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