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何為華夏藝術!(求訂閱~月票!)(第2/5頁)
章節報錯
真·吃土。
華夏的網友們太能理解這種感覺了。
因為在一脈相承的民族記憶中,華夏這富饒大地上,曾經餓殍遍野之時,也有人曾以“觀音土”果腹,甚至因此撐死。
莫普提實際上就是這無數貧窮非洲村落中,不起眼的其中之一。
李少傑本身其實也歧視尼哥,但歧視的只有華夏,或是一些歐美的尼哥。
歧視的原因很簡單。
數典忘宗,自私,不懂建設自己真正的家園。
並且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集人性醜陋於一身。
而像是一些真正值得敬佩的人,李少傑從不以膚色辨別品質。
對於非洲本地的百姓,更是隻有援助之心。
這裡的窮,其實並非是因為懶惰,而是陷入惡性迴圈。
愚昧之地也是可以誕生智慧的,只不過時間上完了一些。
遭受了那麼久的殖民,到了現代,依舊因為大地底下的那些資源而備受剝削。
崛起只是童話故事罷了。
不如說,這才是常態,整個世界上,如華夏一般的文明,是沒有的。
莫普提自從生下來以後,便是過著無比貧窮的日子。
不過,即使貧窮,在非洲大地上依然是誕生出了獨屬於人類人文精神的東西。
藝術。
是的,歌舞藝術。
提起非洲音樂,非洲的歌舞,其學術價值與人文價值,絕對不次於世界另外三極。
阿拉伯世界,歐洲世界,亞洲世界。
莫普提名字裡的“非洲鼓”,就是在這個時候加上去的。
生活貧窮,但精神並不貧窮。
這種苦中作樂,縱使生活艱難,也要縱情歌舞的精神。
你可以說他們活在當下,可以說他們浪漫,當然,也可以說他們不務實,逃避。
但這絕對不能說是“沒有價值”的。
小時候的時候,普莫提的部落來了燈塔人,似乎是在找什麼黑色的黏糊糊的東西。
沒找到,就走了。
也慶幸沒找到,因為,正是因為燈塔人走了,一群黃面板的人來了,發現了另一些東西。
鉭礦,鉻礦,錳礦。
但這些人沒有如燈塔人一樣開採,把當地人當成苦力,豪取搶奪。
而是帶來了金錢,帶來了物資。
在這裡建設工廠,開拓農田,養活當地百姓。
然後,才進行開採。
開採的利潤中,也會有一部分用於當地的建設。
援非!!
在普莫提記憶中,生活好似夢幻般的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