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的花絮,其實很早就已經作為預熱,展示給世界各地的網友了。

這種偏向娛樂的花絮,也確實能讓人看個樂子。

而正式演出展現過後,走入人眼中的,便是故事的另一面。

或者說,是藝術家們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些故事,剪輯成了一個系列片段。

【什麼是藝術?什麼又是成功?】

其實,說起藝術家。

很多人想象中的形象,和明星似乎沒什麼不同。

站在璀璨的舞臺上,迎接眾人的掌聲與歡呼。

甚至於名垂青史。

是如此的風光。

和明星所不一樣的,僅僅是華麗的外殼下,是否真實。

明星絕大多數是營銷,殼子很華麗,但很虛假,而藝術家殼子很華麗,但也確實有深厚的基礎,對行業有突出的貢獻,並且具有真正的代表著,滿滿的含金量。

大家都很華麗,很風光,只不過一個是假的空虛,一個是真的實心。

差別或許也就是在這裡。

藝術家們的成長呢?

或許有很多人也曾想象過。

家裡有錢,然後學音樂。

努力鑽研知識,磨練技能,然後逐漸走向世界。

建設人們的精神生活?

這似乎就是對一名藝術家成長的所有想象了。

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覺得,學藝術?窮你怎麼學?

但其實,當一些背後的故事展現給大家的時候,大家驀然發現,藝術家這三個字,藝術這個詞,包括藝術家的成長生涯.

似乎和平時的認知,確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同為藝術家,實際上,過著的也完全是不一樣的生活,而對於藝術的理念,也從來不是共同的。

莫普提·爽朗·非洲鼓·大提琴·麥田·巴布魯·可憐蟲·難吃的飯·流浪狗·卡塔莫,是非洲的一位音樂藝術家。

是的,這麼一長串,都TM是名字。

只不過他們的名字裡包含了很多的資訊量。

比如,爽朗是性格,非洲鼓,大提琴,代表了擅長的東西,麥田的意思是他有一片麥田,難吃的飯,這意思是他媽媽做飯很難吃,流浪狗可憐蟲,則是類似於國內的“狗蛋”“狗剩”的小名。

說起來很玄幻。

但非洲確實也有賤名好養活這類似的習俗。

在非洲的文化裡,他們認為這樣起名字的話,意味著說“死神啊,這個孩子命賤,你一定不會想要帶他走的。”

所以,在聽完這位音樂家名字後,本來笑成一片的網友們突然有些沉默了。

彷彿感受到了掙扎於生存生死線上的人民,一種最為心酸的祈禱。

非洲大區的優秀匹配機制,在某個博主的安利下吧,其實很多國內網友對於非洲的生活是有點認知的。

確實,有些非洲地方,是真的很窮,很原始。

窮到什麼程度呢?原始到什麼程度呢?

吃蚊子餅當肉食,和麵里加上土,吃土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