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這後面肯定還有大動作!(求訂閱~月票~)(第2/6頁)
章節報錯
有一位音樂家的感慨,頓時引起了一片的附和聲。
這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
什麼叫做音樂的束縛與侷限?
實際上,這個邊界雖然很大很模糊,但一直有。
幾乎絕大多數的音樂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侷限與束縛。
哪怕就是最前沿的人,那也是順應著發展趨勢。
這叫“順應版本”,尋找更新的“版本答案”。
一部分跟風躺平,使用“版本答案”的,自然就是那些圖省事兒,抄答案的人。
而有些更加習慣於復古一些的,那便是“逆版本”。
“逆版本”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要麼神要麼鬼,神神鬼鬼很極端。
李少傑可完全不同。
似乎,在他的概念裡,就壓根沒有“版本”的這個概念。
不能確切的說,李少傑到底是順應版本,還是逆版本。
他似乎都搞,而且都很有聲有色。
最後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個。
【這B自己就是版本】
學不來,模仿不來,也就只有這麼一位罷了。
“這才是他最強的地方”
另一位音樂家附和著說道。
“我可以看到他商業流行的一面,更可以看到文藝復興黃金時期,也可以看到數千年前的華夏,可以看到未來年輕人的新潮.”
如果說,音樂是好幾條並列同方向的賽道。
音樂家們便是賽道上奔跑的運動員。
或許在不同賽道,但基本都在向前跑。
偶爾是可以看到幾個倒著跑,或者從對面逆著跑的。
這不稀奇。
但李少傑
這B可能就像是閃現沒有CD一樣,唰唰唰的開始瞬移。
你總摸不清他到底在幹嘛,但是有一個絕對的真理。
那就是.
【他可能到處亂竄,但他指定是在你頭上】
出現這麼個人,就顯得過於離譜了。
演出結束後,李少傑退場,收工。
觀眾們也並沒有要求“再來一首”之類的返場表演。
不少音樂家覺得,這麼大型的一場演出,就這麼一首作品足夠了。
太多甚至會讓這些觀眾感覺,你太TM不尊重這首鉅作!
是的,這些音樂家,已經在心中,預設了李少傑這次作品的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