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金色大廳後,李少傑一行人不免有些感慨。

曾在1998年左右。

民族樂團的前輩們,曾經來到過這裡進行首演。

一晃近二十年的歲月,這一代的民族樂團,又再一次來到了這個舞臺之上。

有種“歷史的接力棒”的感覺。

尤其是一起來的金教授,更是感覺唏噓不已。

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李少傑。

頒給李少傑“榮譽指揮”,以及聘請李少傑成為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名譽教授”這些事,不只是單純送出一個榮譽罷了。

幾乎可以能夠猜到,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李少傑很有機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世界來看,那都絕對是首屈一指的。

能為這私營的愛樂樂團提供巨大的經濟利益。

而對新年音樂會指揮家的篩選,極其嚴格。

最好有維也納的音樂血統,即在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過或者進修過。

然後會讓全體樂團成員投票表決。

登上金色大廳舞臺的中國指揮家也有不少。

但一,指揮的是維也納愛樂樂團,二,指揮的演出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滿足這兩個真正成就的中國指揮家,目前......

一個沒有!!

李少傑僅僅是有一點機會,有一點趨勢。

就已經讓金教授的心臟開始劇烈跳動了!

見慣了大風大浪,但遇到這種機會仍然沒法澹定!

當年。

華夏土地上的文藝工作者,承受著多重的壓力。

深耕於土地,但依然眺望著星海。

能不能有一箇中國人,可以在金色大廳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進行新年音樂會的表演?

這些甚至似乎有些為難,不太切實際。

所以前輩們遐想著。

是否會有第一個中國人,能去金色大廳指揮?

透過外交,透過文化交流,如果能進金色大廳演出,將會是一支什麼樣的中國樂團?

這些問題,當年,在那群文藝工作者的腦海中縈繞不已。

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啊,不只是軍事,科技,經濟上的。

也有文化。

當年,國內的頂級交響樂團,哪怕經過改制,演奏水平大幅上漲。

但仍然不敢來到金色大廳。

是的,不敢。

因為,如果國內交響樂團來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即使演出很成功,但很難產生轟動性的效應。

這不是妄自菲薄,因為當時的現實,就是“班門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