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作曲家沒有一分錢是白賺的......(求訂閱~月票~)(第2/5頁)
章節報錯
兩者是無形空間的生與死的管理者,同根同源,同為一體,卻無法共存,無法交融。
代表的便是一黑一白的死神形象。
活著是永遠無法到達的真實,死亡是苦苦哀求的解脫彼岸。
而這兩個形象,便是弗洛伊德本能體系中所提出的“生本能”與“死本能”。
【人最基本的慾望是兩種,一種是求生,一種是求死】
求生是面對恐懼極力掙扎的表現,求死則是人從誕生那一刻起,就開始追求返回無機的本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除緊張與恐懼,迴歸永恆的平靜。
而經歷過一次的希洛克,自然在這次戰鬥中,展現出強大的“愛慾”與“死欲”。
生本能與死本能都是極為強大的力量。
此時,整個心理世界的基本邏輯構建完成。
【逃避】與【心理的防禦機制】!
這個時候,開始進入到希洛克的內心世界。
也就是攻堅流程的第二階段。
這第二流程,資訊量其實很大。
無論是從名字,背景,設定,乃至遊戲內的形象設計,影象,畫面。
很多暗示都非常的隱晦。
地圖開始變得類似於精神世界的“混沌”與“虛無”。
二階段的攻略一共分為三層。
表層,中層,以及深層。
對應著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說。
【潛意識:本我】
【前意識:自我】
【意識:超我】
非常貼合古典精神分析學。
二階段第一關,表層的四個副本,叫做【無形之棺】,對應的便是潛意識的本我,這裡、沒有任何約束,無理性,原始而衝動,唯一的追求是滿足。
這只是最外層。
接下來,來到第二層,前意識,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識。
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一種認知,也是個體對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
簡單的例子。
周邊的人都覺得我是個有趣的人,我對這個設定也不排斥。
那麼,自然就會開始扮演這個角色。
每個人都是這樣。
比如,周圍的人覺得你應該是個特別喜歡玩遊戲的網癮少年。
但你其實沒有別人想的那麼網癮,但因為你對這種設定並不排斥,所以會開始自稱網癮少年,無形之中,行為上也會開始偏向網癮少年。
擺爛啊,跟風啊,或者討好型人格啊什麼的,雖然嚴格講並不是一碼事兒,但多少是和這個有點異曲同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