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求訂閱~月票~)(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是一座藝術的殿堂。】
【中國,ys蘭,印度,希臘的文化,在這裡相遇,融匯,碰撞。】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埋跡於黃沙之下的璀璨明珠,與其對話的似乎只有血色的殘陽,河西走廊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從繁華盛景,到破敗凋零,但歷史總是輪迴的,落日黃沙的西風紫塞,終再現河西之盛。】
【時代的風塵也遮掩不住永恆之美,黃沙,殘陽之下,目之所及,也依稀可聞隱藏在地脈之下的亙古迴響。】
【夢裡身回雲闕。】
【一眼千年,盡是千佛幻夢。】
這只是一閃即逝的揭幕。
但依然讓觀眾們感到了一種厚重與驚豔。
投影關閉,全場燈光依然黑暗,只有舞臺上亮起了燈光,照亮了來自東方的樂團。
作為指揮的李少傑走上舞臺後,鞠躬致意。
觀眾們掌聲過後,演奏便也開始。
在舞臺最頂端的led滾動橫屏中,用英文介紹著作品的相關。
很多觀眾摸了摸票據。
上面也有節目介紹。
這是在闡述著敦煌一個又一個典籍。
或許西方人並不懂,對其也並沒有什麼瞭解。
但這並不耽誤欣賞,更不耽誤去讀懂。
簡練的介紹,能讓觀眾們隨著音樂的發展,逐漸聽懂故事的脈絡。
古典音樂會,有時候其實並不是完全靠觀眾去悟的,觀眾也未必對古典音樂瞭解特別深。
實際上,走進來,配合著故事的介紹,瞭解一個大致的背景。
再透過音樂表演的張力,有的時候,在一瞬間,就會觸及心靈。
這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之所以喜歡古典音樂的原因。
看似文化門檻很高,看似有文化差異。
但實際上,並沒有。
用超脫了普通語言的音樂語言去描述故事,所有的感受都將是共通的。
李少傑這極具東方色彩的樂章,甚至讓觀眾們震撼到瞪大眼睛。
臺下,時代週刊的一位記者,在聆聽中,完全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拿出紙與筆,摸黑的寫下了剛剛自己短暫體驗到的一種極致震撼觀感。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激動,這部作品似乎讓藏經洞中的天籟重見天日,是屬於中國民族音樂,西方音樂,與千年壁畫的美妙共振,一如河西走廊當初多元民族文化融合之景,神奇而不可思議。】
【jay用思想擁抱宇宙,用藝術對世界講述他們華夏先祖的教導:做人識世,奉獻慈悲,創造人類的和平與善良。】
【這是一場奇蹟的演出,不,這或許只是奇蹟演出的開場!】
【jay的指揮極具個人特色,與樂曲,樂團,故事,渾然一體。】
【民族性很強,但世界性更強,我不得不說,我感受到了華夏文化的一些精神,感受到了一種如上帝般慈愛世人的人文關懷,舞臺上的燈光照在反彈琵琶的演員身上,讓我感受到了恍若神明呼喚般的震撼,感受到了這東方文化的高貴。】
是的,作為時代週刊的記者。
作為一個燈塔人。
這位記者,用了一個“高貴”的詞彙。